本來一個被斬首的和尚跟貴為司空的裴寂叔叔是扯不上關係的,然而皇帝李世民說有關係,那就是有。什麼關係?裴寂聽到過法雅的妖言卻沒有舉報,沒有盡到一個做司空的責任,辜負了國家的信任,枉穿了這身官服,總之罪過大了。到這個時候,裴叔叔明白了,什麼叫找茬?這就叫找茬。裴叔叔屈指一算,也對,已經貞觀三年了,李世民已經給太上皇李淵三年的麵子了。孔子都說“三年無改父之道是為忠“,人家李世民給了你三年麵子,夠意思了。這一年正月二十九日,裴寂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到來了。他被免除官職,食邑消減一半,外加勒令即日遷出長安,回家鄉蒲州(山西永濟)居住。官被撤了還不算,連戶口和糧油關係都一並轉回老家。一句話,滾,滾的遠遠的!裴叔叔原本還想請求留在長安居住,沒想到遭到了大侄子李世民劈頭蓋臉的數落:“以你的功勞,怎麼能升到這麼高的地位?不過是受太上皇恩寵,你才在文武百官中排第一。武德年間法紀混亂,賄賂橫行,毛病都出在你身上,就因為你是故舊,不處理你也就罷了,能讓你活著回鄉,也算照顧你了!“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這下裴叔叔臉和皮都沒了,沒皮沒臉了。
沒皮沒臉的裴叔叔鬱悶地回到了蒲州,打算蒲州終老。然而沒想到,終老蒲州居然也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夢想。在他回到蒲州不久,又有人參了他一本:有個叫信行的神經病患者曾經說裴寂有皇帝命,可裴寂也沒有報告,按律當斬。倒黴催的,一個神經病的話也要追究,真夠神經病。在神經病的折騰下,裴寂很快接到新的調令,即日起戶口和糧油關係再次轉移,再次遷徙。奔哪?交州!交州,今越南中部、北部、廣西的一部分,離長安有多遠,自己看地圖量。這就叫,有多遠,走多遠。好在李世民做事還沒有做絕,盡管裴寂叔叔向著交州進發,但最終李世民還是照顧了他:交州就不用去了,去靜州吧。靜州,今廣西昭平縣,比交州近那麼一點點。落戶廣西昭平縣的裴寂很快做出了一件大事:犯上作亂,當羌族的盟主。別緊張,這是謠傳。在裴寂落戶昭平之後,當地羌族部落作亂。風傳他們劫持了前任司空裴寂,並邀請裴寂出任盟主。謠言晃晃悠悠地飄進了長安,飄進了唐朝的高層,也飄進了李世民的耳朵裏。對此李世民堅定地搖了搖頭,說道:“不可能,裴寂理應被處死,是我網開一麵饒他不死,他一定不會那麼做。
“事實證明,李世民盡管討厭裴叔叔,但他還是了解裴叔叔的。裴叔叔雖然仕途已經走到盡頭,但對唐朝的忠誠之心天地可鑒。不久,正式消息傳來:裴寂率領家人奮勇作戰,擊破羌族軍,平息叛亂。三年後,李世民淡忘了與裴叔叔的往日恩怨,反而記起了裴叔叔的開國功勳,征召裴寂回長安任職。這一次裴叔叔終於開心的笑了。在接到征召數天後,久經考驗的唐朝開國功勳、忠誠的唐朝官員裴寂因病醫治無效於靜州去世,享年六十歲。或許裴寂真的本事不濟,或許他的功績被李世民及其後人刻意掩蓋了(很有可能),但他在起事之初為李淵提供的援助是不可抹殺的。
在他主事的武德年間,並沒有李世民說的那麼不堪,事實上《唐律》正是在裴寂的主持下製定的。武德年間的諸多大事都有裴寂的身影,說他本事不濟是可以的,說他於社稷無功是不對的。一切的一切隻因為他與李世民之間有一道叫做劉文靜的結,更重要的是在武德九年裏,他沒有幫李世民多多美言。怪隻怪,他沒有看到未來的第三隻眼。在裴寂被流放靜州的同時,那道叫劉文靜的結打開了,劉文靜在死後十年終於迎來了平反的日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李世民追複劉文靜官爵,以其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後劉樹義與其兄樹藝怨其父被戮,又謀反,伏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