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長孫皇後(1 / 3)

如果論及中國大曆史中皇後的賢良淑德,長孫皇後可以排進前三名,究其原因,是他的丈夫李世民名聲很好,那麼作為妻子的長孫皇後名聲不可能不好,況且長孫皇後確實很會管理,也很會做人。後世的人熟悉長孫皇後的聲名,很有可能是從一則小故事開始。這則小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天,李世民下朝之後,臉色非常難看。長孫皇後問及原因,李世民恨恨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魏征這個鄉巴佬。聞聽此言,長孫皇後換上了正式場合穿著的衣服,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表示祝賀。長孫皇後說:“妾聞君明臣直,現在皇帝有魏征這樣敢直言的大臣,不正說明皇帝賢明嗎?因此臣妾向皇帝表示祝賀!“小故事的結尾是這樣寫的:聽了長孫皇後的話,李世民的氣消了,從此更加信任魏征。也不知道是哪個敗家編劇編的這種蹩腳小故事,把政治想的太簡單了。把李世民想的太簡單了,君臨天下者,如果如此衝動,如此淺薄,那麼天下就危險了。事實上,無論是李世民,還是魏征,他倆都是在演戲。他們是彼此的陪襯,沒有李世民,魏征的形象無法高大;沒有魏征,李世民的形象也無法豐滿。兩個人就是為彼此而生,為彼此而演,這就是傳說中的雙贏。至於長孫皇後,她也是在演戲,也是在扮演角色。

難得的是,她一直牢記著自己的角色定位:配合皇帝,維護皇帝的權威。不像其他皇後,要麼智商不夠把戲演砸了,要麼智商太高,把皇帝的戲份都給搶了。而長孫皇後牢牢守住了自己的角色,她的法寶隻有一個:本分。關於長孫皇後,先進事跡太多了。仁慈孝順,節儉樸素,喜愛讀書。獻計獻策,利國利民,保護宮女,愛護非親生子女,降低自己生活標準,嚴格要求親生子女,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兩個字:本分,皇後的本分。如果說皇帝是天下男人最想幹,也最難幹的差事,那麼皇後也是天下女人最想幹,也最難幹的差事。當皇帝難,當皇後更難。打一個最通俗的比喻,當皇後就是要與一群美女分享一個優秀男人,在分享的過程中,既要表現大度,又要牢牢抓住這個男人的心,你想想有多難。長孫皇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幸好,她聰明,她很會做人,於是給世人留下賢良淑德,與世無爭的名聲。長孫皇後真的賢淑良德,與世無爭嗎?當然不是,不爭怎麼當皇後呢?不爭怎麼能把皇權牢牢地留在長孫一脈呢?長孫皇後也爭,也爭的厲害,她的法寶是“不爭“。糊塗了吧,為什麼爭權的法寶是“不爭“呢?因為這個“不爭“是看起來的。

長孫皇後不為自己爭醫藥和膳食費用,反而主動降低標準。對皇帝的其他妃嬪關愛有加,動輒倒貼,給人印象:不爭;太子李承乾的乳娘請求增加太子宮的各種配備,說白了是幫太子要待遇。按理說這種事情親娘應該比乳娘更上心,然而申請到了長孫皇後這裏,冷冷的一句話就給打發了,“身為太子的,在意的應該是國家大事,哪裏有心思去理會生活器具的好壞了。“對親兒子這麼狠,也是不爭;長孫無忌位高權重,長孫皇後多次要求李世民解除長孫無忌職務,免得恩寵太盛,滋生長孫一脈的驕氣,對自己兄弟這麼狠,也是不爭;長孫皇後病重,李承乾委托房玄齡向李世民請求大赦天下,以祈求長孫皇後延年益壽。結果這個人性化建議也被長孫皇後否決了,“怎麼可以因為我一個婦人讓皇上大動幹戈?你要是這樣做的話,我還不如趕快死了。“對自己也這麼狠,也是不爭。然而,老子有一句名言:夫唯不爭,天下莫與爭。不爭,其實是為了爭。為什麼爭?為未來的皇權而爭。當然,在長孫皇後“爭“的同時,她對李世民的愛也是真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