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李泰向左,李承乾向右 (2)(1 / 2)

李泰的津貼為什麼會高於李承乾呢?這主要是因為李泰有編撰《括地誌》之名,也有編撰《括地誌》之實。借著編撰《括地誌》,李泰不斷延攬各方文人誌士,他們都是以《括地誌》的名義進入到魏王府,而這些人所開銷的費用自然也要由《括地誌》買單。這樣魏王府獲得的政府津貼就要高於李承乾的東宮,而李泰也就享受起了不是太子的太子待遇,此時的李泰或許可以印一張名片:李泰 親王(享受太子待遇)名片的說法盡管戲謔,但事實確實就是這樣,李泰與太子待遇無異,差的隻是太子的名號而已。然而問題馬上就來了,一山難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一國也難容兩個太子,連一公一母都不成。麵對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的並駕齊驅,李世民無所謂,大臣們卻很有所謂,這回皇帝不急,太監不急,大臣急了。諫議大夫褚遂良看不過去了,給李世民上了一道奏疏,奏疏寫道:聖人早就定下體製,嫡子尊貴,庶子卑賤,嫡子所用之物沒有限製,與皇帝享有同樣標準,而庶子雖然也可以被疼愛,但標準不能超過嫡子,這是阻止庶子奪嫡,根除禍亂的根源!(聖人製禮,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會,與王者共之。

庶子雖愛,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也。)從禮法而言,褚遂良說的有理有據,然而此時的他隻是隔靴搔癢,說不到李世民的心坎上。因為他恰恰忘記了李世民皇位的由來。若是一味遵照嫡子傳承的原則,李世民焉能登上皇位?所以說穿了,李世民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不按套路爭到了皇位,他同樣也不想按套路傳承自己的皇位。說到底,嫡子傳承的原則合理嗎?不合理!那為什麼還要承認這個原則?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不按套路出牌的李世民並不想遵守這個原則,他想跟這個所謂的聖人體製掰一掰手腕,看看自己能否用一己之力改變這個老套的原則。然而一個人對抗一種體製,即便有成果,也難免頭破血流。對於褚遂良的上書,李世民口頭表示接受,然而實際上他依然在按著自己原有的套路出牌。口頭接受隻是給褚遂良一個麵子,而繼續出牌則是皇帝的我行我素。從這個角度講,其實李承乾的雙麵性格就是來自李世民的遺傳,嘴上一套,手上一套,或許心裏還有一套。不久之後,李世民又打出了一張牌:魏王李泰遷居武德殿。這張牌意味著什麼呢?這張牌其實是投石問路,看看群臣的反應。

因為武德殿處於皇宮之內,正好在東宮以西,也就是說東宮在東,武德殿在西,兩者恰恰是李世民天平的兩端。如果以前偏愛李泰還需要遮掩,那麼現在就已經全部擺在台麵之上,朕就是要實行雙太子製,怎麼樣?不怎麼樣!說這話的是老杠頭魏征。魏征上書說道:陛下如果疼愛魏王,那麼就別讓他處於被猜忌之地,武德殿正處於東宮西麵,正是敏感之地。再者,海陵王元吉以前就住武德殿,雖然時代不同,事情不同,不過魏王住進去之後恐怕也不會安心。李世民看過魏征的上書,隻能搖搖頭,這個老魏,淨說實話。魏征的話代表了多數大臣的心聲,這讓李世民不得不有所顧慮。皇帝盡管君臨天下,但同樣需要重視大臣們的意見,即便是李世民這樣自身能力超強的皇帝,也需要時不時與大臣們妥協。這一次,李世民選擇了妥協,因為他看到大臣們盡管明確反對的不多,但支持的幾乎沒有,默不作聲的潛台詞其實是反對,因為他們都在維護著一個東西:禮法。禮法就是一張網,看似若隱若現,卻無處不在;禮法是風車,而李世民就是堂吉訶德。貞觀十六年到貞觀十七年,這兩年是李世民與禮法這架風車作戰的兩年。

他曾經藐視過這架風車,所以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他做下了驚天之舉。然而事隔十六年,李世民發現,他不能再藐視這架風車了,因為他的位置已經在十六年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十六年前,他隻是一名親王,為了皇位他可以挑戰風車;十六年後,他已經是在位十幾年的皇帝,身為皇帝,他需要尊重這架風車。如果連皇帝都不尊重禮法,那禮法還會存在嗎?那社會秩序還會存在嗎?李世民是矛盾的,一方麵他想尊重禮法,讓嫡子正常傳承;一方麵他又想平等競爭,讓更優秀的皇子繼位。然而這注定是個兩難的命題,沒有最佳答案。如何才能解開這個結呢?或許隻能先從自身做起。貞觀十六年六月六日,李世民下詔恢複息王李建成皇太子稱號,海陵王李元吉改封巢王。這是時隔十六年後李世民對兄長和弟弟的追封,對建成和元吉而言毫無意義,畢竟他們不能從墓地裏爬出來“謝主隆恩“。追封是給死人的,慰藉的是活人的心。想想十六年前的你死我活,李世民的心中也充滿了煎熬。盡管十六年來他一直告訴自己那是為了江山社稷,然而輪到自己的皇位傳承,他發現自己十六年來的自我安慰竟是那樣的蒼白。皇權麵前沒有父子,遑論兄弟。

然而你們畢竟是兄弟,流著同樣血液的兄弟,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而現在又輪到了李承乾和李泰。何苦呢?何必呢?矛盾中的李世民依然找不到答案,他決定繼續試探。這一年的六月二十日,李世民下詔:從今天開始太子所用的東西和錢財,有關部門不要限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這是皇帝給太子的禮物嗎?太子李承乾說,是。然而太子左庶子張玄素說,不是。這不是禮物,這是一個局,一個布滿機關的局,一個決定李承乾儲君地位的局,遺憾的是,李承乾沒有智商,地球人都看出來了,而他偏偏沒看出來。兩個月後,李承乾動用國庫已經超過七萬錢,算是過足了為所欲為的癮。此時的李承乾如同坐在一堆柴火上,柴火的下麵已經火星四濺,然而李承乾還在告訴自己,我很好,我很好。很好,很好,你居然沒有發現你爹把你放在火上烤!太子左庶子張玄素又忍不住了,又一次上書勸諫,勸諫書的結尾張玄素寫道“苦藥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這一次李承乾沒有無動於衷,而是有了很大的反應。據《舊唐書張玄素列傳》記載,李承乾一度想派殺手行刺張玄素,而《資治通鑒》則記載,李承乾派人用馬鞭抽打了張玄素一頓,總之李承乾很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