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李世民的煩惱(1 / 2)

在傳統的印象中,總覺得皇帝君臨天下,為所欲為,應該是沒有煩惱的。事實上,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煩惱,隻是由來人們隻看到了“賊吃肉“,沒看到過“賊挨揍“。貞觀十七年的李世民也是煩惱的,在四月七日前,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兄弟為了皇位的繼承權打的死去活來,最後他快刀斬亂麻,將心中的那架天平掀翻,太子和魏王都不選,轉而選擇了時年隻有十五歲的晉王李治。晉王李治是李世民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嫡出總共三個兒子,太子和魏王都倒了,隻剩下晉王一棵獨苗,不選他還能選誰呢?然而晉王李治柔弱的肩膀能挑起大唐的江山社稷嗎?李世民有些懷疑,有些不放心。都說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到了李治這裏,三個幫是不夠的,起手十一個,而且個頂個都是當朝絕頂高手。這十一個幫手都是誰呢?太子太師長孫無忌,太子太傅房玄齡,太子太保蕭瑀,這是太子的三師;太子詹事李世積,太子宮右衛率李大亮,太子宮左庶子於誌寧、馬周,太子宮右庶子蘇勖、高季輔,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太子賓客褚遂良,這是太子宮的領導層配置。這個名單幾乎將貞觀一朝的核心一網打盡,由此可見李世民的用心良苦。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少詹事張行成,此人的名字知道的人很少,但他有兩個很有名的族孫,這兩個族孫在武曌執政的晚期紅的發紫,熱的發燙,兩個活寶的名字分別叫做張易之、張昌宗。十一人的大名單涵蓋了貞觀一朝的核心,也涵蓋了李世民最後的三大托孤重臣,分別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李世積。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發小、大舅哥,褚遂良的父親褚亮是李世民的十八學士之一,這兩個人都是有淵源的。而唯獨李世積是沒有這些淵源的,他是憑借自己的戰功和為人處世獲得了李世民的賞識。他的李姓正是李唐皇室賜予,而他本姓徐,隋唐演義中徐茂功的原型正是他。為了籠絡李世積,李世民是下了血本的,血本下到最後,連自己的胡子都搭上了。李世積曾經得過一次急病,需要用偏方治愈。偏方由數味中草藥構成,其中一樣很奇特:胡須灰。也就是把胡須剪下來燒成灰,然後摻到藥丸裏。本來胡須灰並不難得,而難得的是李世民貢獻出了自己的胡須灰。李世民親自剪下了自己的胡須,燒成了灰,親手摻到了藥丸裏,然後送給李世積吞服治病,這一下把李世積感動地幾乎吐血。

皇帝,君臨天下的皇帝,為了你李世積的病居然剪掉了自己的龍須,這是何等的恩寵,你李世積承受得起嗎?感動不已的李世積不斷地磕頭,不斷地謝恩,直到磕頭磕出了血。對此李世民淡淡地說道:“這是為了江山社稷,又不是為了你,用不著謝!“如果說剪須事件已經足以讓李世積感動,那麼隨後的恩寵就讓李世積感動到無以複加。貞觀十七年的某一天,李世積參加了李世民主持的宮廷宴會。在這次宴會上,李世民對著李世積又說出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話,最後李世民盯著李世積的眼睛,緩緩地說道:“朕在群臣中尋覓可以托付孤兒寡婦的大臣,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了,當年你沒有辜負舊主李密,想來也不會辜負朕!“(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話說到這個份上,算是給李世積捧到了極點,此時李世積的感動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當即謝恩發誓,咬破自己的手指,以示忠誠。在這場宴席上,李世積喝醉了,喝高了,最後直接倒在宴席上呼呼大睡,而李世民則關切地解下自己的龍袍為他蓋上,以免受涼。

君臣際遇如此,夫複何求?曆史上的事情就是這樣,總有些人物讓人感歎,總有些事情讓人感動,然而如果你真的以為李世民與李世積真的交心到如此程度,那就是你錯了。李世民與李世積的君臣際遇也是一場政治秀。李世民處心積慮,用心良苦,說到底為的都是大唐江山的傳承,然而到現在為止他對李治還是不放心,在他的心裏一直還有一個人選,那就是吳王李恪,李恪頗有李世民年輕時的風采,不由李世民不動心。一邊是英武類己的李恪,一邊是看似柔弱的李治,李世民再次陷入了煩惱之中,該不該換掉李治改立李恪呢?猶豫中的李世民找來了自己的大舅哥長孫無忌,說道:“你讓我立李治,可是他性格太弱,恐怕不能擔起守江山的職責。吳王李恪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儲,怎麼樣?“何如?不何如!李世民用這樣的話問長孫無忌絕對是問錯了人,試問長孫無忌這個晉王李治的擁立者能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去轉而支持吳王李恪嗎?不可能,絕對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