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黴孩子房遺愛,不省油的燈高陽公主,兩個活寶疊加到一起,房家的好日子到頭了。雖然李治繼位之初已經把房老大和房老二各打五十大板,但還是遏製不住房家騷動的心。這次發難的又是房遺愛的妻子高陽公主,她盯著房遺直的爵位紅了眼。憑什麼房玄齡老爺子的爵位就由他老大繼承呢?那爵位是我們家賞的,理應由我們家的女婿繼承,他房遺直算哪根蔥呢?高陽公主直接調整了鬧騰目標,不鬧分家了,直接鬧爵位,而且一鬧就要鬧個天翻地覆!她說到做到,果真鬧得天翻地覆,然而,事情一旦發生,就脫離了她所能控製的軌道,無論是她自己,還是房家上下,他們都已經無法收場。高陽公主命人上書李治:房遺直無禮,企圖施暴。玩笑開大了。麵對高陽公主的指正,房遺直急紅了眼,如果罪名屬實,這可是死罪。房遺直馬上反戈一擊,指證高陽公主以及房遺愛圖謀不軌,說道:“罪盈惡稔,恐累臣私門。“房家上空的炸彈炸了。房家的私事擺到了皇帝的麵前,也就是擺到了長孫無忌麵前,長孫無忌等這個機會已經等了很久,現在蛋終於有縫了,那隻叫做長孫無忌的嗜血蒼蠅迅速撲了上來。
兄弟鬩牆的房家兄弟怎麼也不會想到,一場家庭紛爭居然引起了大唐王朝的驚天駭浪,長孫無忌竟然將這場家庭糾紛進一步放大,然後一竹竿打翻了一船人!經過長孫無忌“調查“,高陽公主、房遺愛企圖謀反證據確鑿,罪無可赦!順著房遺愛這根藤,長孫無忌順利地摸出了瓜:薛萬徹與房遺愛交際,圖謀不軌;李元景與房遺愛交好,圖謀不軌;柴令武、巴陵公主與房遺愛交好,圖謀不軌!至此,房遺愛貴族俱樂部的主要成員已經一網打盡,成果明顯,該收網了吧!不,長孫無忌還要摸一顆大瓜,這顆瓜比這幾個更大,更有效果,把他摸出來,長孫無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一定要把這顆瓜摸出來,而且要順著藤合情合理地摸出來。這顆瓜就是司空、吳王李恪,兩人在貞觀十七年立儲事件上結下了仇,這輩子解不開。雖然長孫無忌讓李治晉升李恪為司空,位列三公,但在骨子裏,他從來沒有把李恪當成自己的外甥,更沒有把他當成自己人。他們兩個就是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永遠平行對峙,不可調和。現在房遺愛這根藤是現成的,能不能摸到李恪這顆瓜,隻需要長孫無忌動動手指。長孫無忌並沒有露骨地讓房遺愛指證李恪,他隻是很平淡地向房遺愛傳遞了兩個人的名字:紇幹承基,李恪。
紇幹承基就是指證李承乾謀反的原東宮勇士,他在被捕之後轉而做了汙點證人。結果李承乾陣營紛紛落馬,而汙點證人紇幹承基卻因為舉報及時,不但免死,而且還升任佑川府折衝都尉,封平棘縣公。現在長孫無忌把紇幹承基和李恪聯係到一起,房遺愛,你明白了嗎?“司空、吳王李恪與罪臣一起謀反!“房遺愛說出了長孫無忌想要的話,他想明白了,他要牢牢抓住吳王李恪這根稻草。有些稻草是救命的,有些稻草其實是要命的,房遺愛抓住的那根呢?壓垮駱駝的往往是最後一根稻草,現在長孫無忌把這根稻草放到了吳王李恪身上,然後再從容地扣上謀反的鐵帽子。古往今來,無論曾經多麼尊貴,曾經多麼顯赫,一旦沾上了謀反的邊,處死正常,不處死才是反常。“謀反“在長孫無忌手裏就是一個筐,哪裏需要哪裏裝,這個筐裝進了薛萬徹,裝進了柴令武,又順藤摸瓜裝進了李恪,現在該是把謀反的源頭房遺愛裝進去的時候了。從最終的結果看,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雖然同朝為官二十餘年,他們共同輔佐李世民。長孫無忌可以與李世民穿一條褲子,房玄齡可以與李世民穿一條褲子,而長孫無忌與房玄齡不會穿同一條褲子。他們是同事,他們不可能成為朋友;他們是同僚,因此注定他們是對手,是冤家。
房遺愛不會想到,長孫舅舅最終還是騙了他,讓他白白冤枉了吳王李恪,而他自己終究沒能跳出謀反的漩渦。其實他沒有想明白,無論是薛萬徹,還是李元景,抑或是柴令武,都是順著他這根藤摸出的瓜,如果放過了房遺愛這根藤,單單處理那三顆瓜,可能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藤都過關了,瓜怎麼辦?難道讓長孫大人白忙活一場?不可能!永徽四年二月二日,李治下詔: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皆斬,李元景,李恪、高陽、巴陵公主並賜自盡。三個駙馬是外人,斬,剩下的都是自己人,留點麵子,自盡!至此,由房家家事升級而來的謀反大案有了初步結果,三駙馬斬首,兩公主自盡,司徒和司空相約而去,從此皇家少了三位駙馬,兩位公主。三公位置再次產生空缺,隻剩下太尉長孫無忌一人唱獨角戲,他會感到寂寞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房遺愛隻能痛罵自己愚蠢,在最後時刻還上了長孫無忌的當。人家明明已經挖好了一個坑,而你,還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長孫舅舅,你好毒。柴令武,多的也不用說了,怪隻怪交友不慎,交了房遺愛這個不謹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