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和,本來就是劉邦的最後底線,不是他不想打了,而是他及士兵們的意誌及耐心已經達到了極限,他們都不想和項羽一味地耗戰。
劉邦批準侯公出使談判。
侯公說的還是陸賈說過的那句話:議和,還人。這次,項羽終於再無罵言了。戰爭不是單打獨鬥,形勢於楚軍越來越不利,諸侯從四麵八方而來,包圍圈已越來越明顯了,最可怕的是彭越這個老流氓斷絕了楚軍的糧道,楚軍已無力修複這條生命通道,除了講和,項羽別無選擇。
項羽終於同意議和了。
於是,曆史上出名的中分天下的計劃就要出籠了。項羽和侯公簽定了一個盟約: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全部歸劉邦;鴻溝以東,全部歸項羽,兩國交好,永不交戰。
順便解釋一下,鴻溝不是什麼今天所說的下水道,而是一條河流。鴻溝,又稱洪溝,流經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西南,在滎陽縣東北注入黃河,隻可惜的是歲月滄桑,這條傳說中的洪溝今已堙沒。
當然,盟約定好了,劉太公及呂雉還得還回去,同時奉還的人質還有劉肥等人。當侯公帶著人質及勝利的盟約回到漢軍時,全軍高呼萬歲。
漢兵這一聲萬歲是為劉邦而呼的,也是為自己而叫的。四年了,多少個昏天暗地,多少個激戰衝鋒,戰士們死了一批又一批,蕭何向戰場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輸完了強壯的,又輸老人及未成年人,甚至還要把女人也投送戰場,今天,這一切終於要結束了。
但戰爭的最高境界,不是為天下而戰,而是為不戰而戰。戰士們刀山火海地闖蕩,不全是為劉邦取得天下,以求封侯拜將光宗耀祖。我相信,以血肉之軀鋪開一條通往開滿鮮花的故鄉之路,這才是他們此時最渴求的事情!
戰士們實在太想歇下來了!還有劉邦,他應該感謝侯公,這個侯公實在太有才了,之前都沒怎麼注意他,沒想到他一出場就能一錘定音,天下分曉。按正常人的思維來看,這是一個極其寶貴的謀士,應該加以重用。
如果我們這樣設想劉邦的話,那就錯了。在劉邦看來,侯公不是一個吉祥物,而是一個不祥物,於是他賜給了侯公一個奇怪的爵名為平國君。關於這個爵名,劉邦是這樣解釋的:侯公是天下很厲害的辯士,他居住在哪國,哪國就會傾覆,所以給他取這個名號。
這實在太令人費解了,侯公好不容易替你贖回老婆老爹,還拿到了大半個天下,感謝兩字你不說也就罷了,為何還替人取這種不吉祥的封號?更讓人費解的是,劉邦竟然還讓侯公隱藏起來,從今之後,永不相見。
關於侯公這段曆史,司馬遷記述簡略,而且疑點多多。如果劉邦不滿意侯公的談判結果,又何來漢軍的萬歲高呼聲,甚至劉邦本人的天下辯士之客觀評價?
透過曆史迷霧,我寧願相信劉邦和侯公所謂的永不相見,不是因為劉邦害怕侯公而不想見他,而應該是侯公不圖獎賞,自願隱退天下!
我們無須說得太多,說到底,侯公不過是劉邦生命中的一個匆匆過客。既然楚河漢界已經劃定,就解甲歸鄉吧。
這時候,項羽才發現自己是真的累了,他第一個撤兵東還。可讓項羽萬萬沒想到的是,他這個撤兵動作一下子把內心的焦灼無助暴露無遺,死神迅速地找上門來了。
使項羽陷入死亡門的,不是別人,正是張良及陳平。當劉邦準備撤兵還都時,張良和陳平突發奇想建議劉邦撕毀盟約,急攻項羽。
劉邦愣住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到項羽撤軍了才提,你們到底想的是什麼主意呀?
漢王千萬不要疑惑,這當然不是什麼爛主意,而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試想想,漢王您都據有大半個天下,基本上沒有一個諸侯不歸附您,而楚兵力疲糧盡,這是天要亡項羽的時候了。如果漢王您不乘勝追擊的話,必將養虎遺患,而您也將失去建立帝業的絕佳機會!
劉邦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兩位大師說得一點沒錯,項羽永遠都是一隻猛虎,隻不過是暫時患病淪落罷了。而此時,漢軍及諸侯卻是一匹匹吃肉的惡狼,既然如此,這正是群狼出擊撕碎病虎的大好時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