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相信,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隻要項羽忍辱負重,卷土重來,那麼未來一切皆有可能。然而,宋朝的王安石卻發出了與杜牧不一樣的聲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王安石認為,忍辱負重固然重要,然而項羽大勢已去,民心盡失,就算項羽企圖東山再起,也無人響應雲集,最終亦隻能淪為失敗的境地。
現代小說理論認為人物形象有兩種,一種是扁形,一種是圓形。如果杜牧和王安石隻從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去理解和觀察項羽,用現代小說家的話,那就是他們看扁了項羽。我們知道,任何英雄,他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英雄。既然是人,總有人的獨特性及局限性,其最明顯的就是反映在個人思想及情感方麵。
正因為如此,有人便把項羽的死和虞姬聯係到一起。在中國曆史上,從來不缺少要美人不要江山的英雄好漢,況且項羽是如此一個情義並重、剛柔並存的感性男人,似乎以自殺來殉情亦是合情合理。
虞美人固然重要,愛情固然絕望。但我個人認為,項羽的悲劇有著多重因素,但項羽的貴族血統及文化宿命是最主要原因。
讓我們先來看看項羽的家族史。項氏之發家,是因為項羽先祖世世代代貴為楚國大將,被封到項地,所以才姓項。項氏到項燕一代,更加威名顯赫。項燕不但為楚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甚至最後以身家性命捍衛了項氏先祖的榮譽,這個榮譽就是,寧願死在光榮的戰場上,也絕不做失敗的奴隸!
於是,項氏家族的英雄主義精神代代相傳,這就好像一場接力賽,項梁接過了項燕的棒,項羽又接過項梁的棒,他們前仆後繼,勇往直前。所以說,項羽從一出生就無法擺脫家族及先祖的影響,他平生唯一的使命就是捍衛項氏家族這祖祖輩輩以來的榮譽和利益。
項羽天生具有的這種貴族式的英雄主義,猶如動物界的虎豹及獅子,這種內在精神讓它們天生不屑與犬羊為伴。這是因為,人類繁衍有如動物傳種,如果想保持家族的榮譽萬世不倒,虎豹的後代就必須是虎豹,它不但不能變成犬和羊,甚至它們會把犬羊當成是最深惡痛絕的東西。
很幸運的是,項羽繼承了虎豹家族的優秀傳統。更可怕的是,項羽還把虎豹家族的光榮曆史推向了巔峰。曾經,他一吼天下抖;曾經,他一覽天下小;曾經,他是天下最大的王。
對項羽來說,為家族榮譽而戰是祖訓,衣錦還鄉榮歸故裏是夢想。所以,當最後的失敗像山崩般無情倒塌時,項羽與其說他無顏見江東父老,不如說是他無顏見項氏列祖列宗!他不得不以死來向項氏祖宗謝罪,以自刎保住項氏那英勇的貴族英雄主義精神!
由此看來,項羽的自殺,既是解脫,又是宿命。所以他最後為自己的死找了一個非常恰當的借口——是天將亡我,非戰之罪也!
可惜當司馬遷聽到項羽這話時,卻認為是項羽臨死前為自己進行的一次徒勞無益的粉飾。我認為,這不是粉飾,也不是借口,這是項羽對命運深刻的畏懼,及人生宿命的深刻體驗。因為,從他一出生起,命運就把悲劇的種子,即具有缺陷的性格注進了他的體內,而性格決定命運,他就隻能任由性格像魔鬼一樣控製著自己的命運,最終走向毀滅!
項羽之命運,猶如古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命運的再現。阿喀琉斯是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海洋女神的兒子,當他剛出生時,神就向他母親諭示:阿喀琉斯必定死在光榮的戰場上。
海洋女神聽到這個消息時,有如五雷轟頂,因為她太愛這個兒子了。可是他終有一天要離她而去,那怎麼辦呢?海洋女神找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抓著阿喀琉斯的腳後跟放到神水裏浸泡,以讓他擁有一個刀槍不入的身軀,這樣,他在戰場上就不會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