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百七十章 統一戰爭(六)(3 / 3)

而石門,金山一線由於陸戰三旅輕敵冒進,在灘頭打得很苦,也使台軍誤以為那才是佯攻的部隊。

而我先期登陸的另外兩個陸戰旅快速抵進到基隆外圍時,也被台軍誤判成是我軍的第二批登陸部隊所為。而沒有按預案發起對該戰線的火力覆蓋。隻是象征性的打了幾炮試探。我還擊的炮火也是一樣(其實由於我軍注重對台軍各種炮兵火力的壓製打擊,也使台軍不敢把壓箱底的東西隨便拿出來用)。

這樣就給張新華的主力部隊贏得了登陸初期最關鍵的時間。

與石門,金山一線相反的是,由於我軍在楊建軍旅控製的登陸區域,布置了大量的假目標,成功地欺騙了美軍的衛星和遠距離空中偵察,而突然出現的頻繁而密切的的各種電子訊號讓台軍堅信那裏才是主登陸場!於是對淡水鎮一線灘頭進行了猛烈的火力覆蓋。

看到台軍上當了,我軍也針對性的進行了猛烈的還擊。並動用了剛剛上岸的約兩個營的重炮,甚至還把支援基隆一線的空軍戰機也全部調了過來。隨著台軍第一批炮彈的到達,我軍的無線電訊號也成倍的增加起來,而後又明顯減少。

這樣一來更加讓台軍深信不疑,不惜血本的炮擊著我灘頭陣地。隨著衡山指揮所的命令發出,台軍更是使用了為數不多的短程地地戰術彈道導彈。全然不顧其炮兵部隊的傷亡,這就給我軍消滅台軍炮兵主力創造了機會。

戰至現在可以說我北集群的進展是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在北集群與台軍猛烈炮戰的時候,我總前指不失時機地命令整裝待發的南集群開始了在嘉義附近的登陸作戰。

為了迷惑敵人我軍在南北兩個集群的指揮官人選上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根據我軍掌握的情報,無論是美軍、日軍還是台軍,都把第一集團軍中將軍長張新華看成是在南京戰區僅次於戰區司令員王克雲上將之後的排名第二的人物!他們一直在努力收集著張新華的一切情報。

這樣難怪,就憑張新華參加過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和85年的兩山輪戰以及96年開始就一直是解放軍軍事演習的紅軍指揮官,而且實戰經驗豐富的張新華在曆次演習中,很少有破綻的高超指揮藝術就不能不引起這些敵對勢力的注意。

與張新華這個從基層軍事主管幹起,一步步爬上南京戰區王牌主力集團軍軍長寶座的經曆完全相反的我南集群指揮官季求進的經曆要簡單的多。他在首次台海之戰前一直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他以碩士學位被我軍一所普通軍事院校留校任教!這一幹就是16年。直到97年才被調到國防大學任大校研究院,2005年初晉升為少將軍銜,隨即被派往乙類集團軍(第19集團軍)任軍長,這也是他擔任的第一個軍事主管職務。

雖然季求進在外界沒有任何名氣,但在我軍高層內的名氣卻一點都不比張新華差!他是我軍新一代最具現代化戰爭指揮才能的將領之一,這從他在軍內發表的一係列論文都引起了我軍高層的極度關注這一點就不難理解了。而派他來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季求進對美軍的現代戰法理解的非常透徹,對新時期在沒有製空權的前提下與美軍這樣的一流部隊作戰,有獨到的認識。而他的這些理論,通過與我軍王牌部隊的實兵對抗演習,被證明是有效的、可行的。

而季求進在指揮南集群的對台登陸戰時給外界的印象也隻能用資質平平來形容。至少美軍太平洋戰區司令李.美蘇特爾就是這麼看的。在李.美蘇特爾看來,要是換了張新華來指揮,那麼結果會比現在好太多。當然他更認為如果換了美軍來指揮那成績會更大。

由於嘉義一線從戰爭爆發以來就一直是我軍的重點打擊對象,因此在季求進用布置在澎湖島上的遠程重炮對當麵台軍陣地發動猛烈打擊後,先期登陸的4個旅,在知道守不住的台軍象征性的在灘頭做什麼一陣抵抗後,就主動撤退了。如果這時季求進不是求穩讓部隊鞏固和擴大登陸場,而是讓他們粘著台軍的屁股追擊下去,台軍不可能象現在這樣在第3道防線上站穩腳跟,讓季求進隻有轉兵高雄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