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高三生,過完這個春節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要高考了,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感懷頗多,所以我在此隨便寫寫,抒發感情。我文筆不好,因此在某處可能會給人無病呻吟的感覺,請大家見諒。
一
彈指一揮間,又一個春節到了,我的人生已走到了第十八個年頭。今年比往要特殊一些,因為沒有大年三十;不止是這一年,連續五年都會沒有大年三十。冬日已去,春季將至。可是在苦寒的東北,並沒有給人春風將綠的感覺,反而下了兩天大雪,比前一陣冷的多。不管怎樣,春天終究是要到了,冬日的寒風終將會變成和煦的春風。
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響亮的爆竹、絢麗的的煙花中,我迎來了新的一年。這一年對我來說是很關鍵的一年,我的學業生涯即將開啟一個新階段--大學。距離高考還有一百二十多天,但我依舊有些迷茫:我的去向是什麼呢?我應該怎樣選擇呢?以後會發生什麼呢?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這是李白在宴飲時寫下的文章中的一句話。一千多年過去,宴飲的人早已作古,那場宴會更不複存在,這就是“勝地不常,盛筵難再”了。“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晉代的王羲之早已知曉這個道理,雖然朝代更替,但人們無不被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打動,《蘭亭集序》穿越千年,觸動了我的內心。
人生短暫,那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想到這個問題,我的迷茫感加重了幾分。
偶然間看到畢淑敏說過的話:“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你要為自己的人生確立一個意義”。是啊,人生本無意義,可我現在正年輕,要去體驗、去創造、去奉獻,這樣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
想到這裏,我的迷茫與焦慮全無,感到無比愉悅與自信。外麵的煙花聲此起彼伏,看著春晚,我又過了一年。
曆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祝大家新春快樂!向辛苦一年的勞動人民致敬!向為國犧牲的英烈致敬!向服務人民的人致敬!向默默鑽研科學技術的人致敬!向維護國家穩定的人致敬!
二
最近在讀張先的詞。
張先是北宋的詞人,字子野,浙江人,在天聖八年(1030年)考中進士(歐陽修和他是同榜進士)。他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晚年以垂釣和創作詩詞自娛 ,與梅堯臣、歐陽修、趙抃、蘇軾等交遊酬唱。(此處借用了百度百科對他的介紹)
張先的詞,大多寫士大夫的生活與男女之情,主角多為女子。我給大家說說其中的一首:《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很明顯,這首詞以閨怨為主題。表達閨怨,是很古老的主題,在《詩經》中有了閨怨詩:“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這是兩千多年前的女子對出征的丈夫表達的思念。
在上片中,女子因登高望遠而感到悲傷,想念遠走的情郎。下片描繪了女子的生活環境:池水、小船、樓閣。雖然環境美好,但“又還是、斜月簾櫳”,日複一日、孤單寂寞,隻好獨自望月。最後三句更加表達了女子的閨怨之情:“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桃花杏花尚且能隨風而去,而我卻隻能孤留閨中。
這首詞的內容源於詞人的親身經曆。張先年輕時曾與一位年輕的尼姑相愛,但是被庵中的老尼姑阻撓,老尼姑將小尼姑關在湖中心的一座閣樓上,兩人隻能在夜深人靜時偷偷幽會。後來,二人迫不得已分開,張先對這段經曆無比眷戀,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張先其他的詞寫的也很好,這裏我不細說了。
就寫到這兒吧,以後有機會再談談張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