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新劍橋經濟理論框架(4)(1 / 3)

2.常規創新的路徑依賴

除了低不確定性的特征之外,常規技術創新活動有“從千中學”的效應,即以往的技術經驗導致技術與知識的累積,知識越多,“解難題”的成本越小,出現增加收益現象。所以。常規技術創新有“路徑依賴”的特征。當“路徑依籟”風險很大的時候,先進的技術範式未必能夠打敗較低劣的技術範式,於是“悲劇”就發生了。常規技術創新的悲劇就在於,經濟上合算的技術不是事前靠了純粹技術上的優勢可以判斷出來的,曆史的偶然因素在關鍵時期很重要。以下我以三個例子來說明常規創新的第二重要特征——路徑依賴。

1956年,當美國開始民用核能研究時,專家們提出了許多設計方案:用瓦斯、用普通的“輕水”、用奇異的被稱為“重水”的液體、甚至用液體鈉來冷卻反應堆。每種設計方案在技術上都有其優點和缺點。30年以後回過頭再來看這些設計方案,許多工程師都相信,高溫氣體冷卻的設計會比其他方案更安全、更高效,而且會在公眾和反對派對核能的使用開始擔憂和反對之前就穩住人心。但當時事情演變的結果卻是,技術的爭執與最後的選擇幾乎毫不相幹。當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當時的艾森豪威爾政府突然急於要建成反應堆,並使之立即投入運轉——任何反應堆都行。當時惟一最接近能夠使用的反應堆就是高密、高功效型的輕水反應堆。這種反應堆是海軍為製造核潛艇而研製的一種動力設備。海軍的設計因此而被擴大為商用性生產,並被投入使用。這使輕水設計在技術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20世紀60年代,這種設計在美國基本上取代了其他的設計方案。60年代以後,核電站進入實用階段,輕水反應堆的技術範式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重要能源,約占全球發電總量的五分之一。

在加世紀70年代,世界上流行兩種不同的錄像帶製式:BETA和VHS。索尼公司生產的BETA,在技術專家的評價裏比VHS先進得多。但是後者的生產商是老牌產業巨頭鬆下電氣。在錄像帶的市場競爭開始之前,鬆下已經比索尼占有大得多的家電市場,所以在一開始時VHS產品就很幸運地比BE“rA產品稍多占有了一些市場。雖然兩者在技術等次上有所差異。但這多一份的市場份額給VI-IS產品帶來了極大的好處:賣錄像帶的商店不喜歡同一個內容的錄像帶有兩種製式,消費者也不喜歡家裏有那麼多被廢棄了的VHS製式的錄像帶,所以每個人都想買市場上的主流產品,這使VHS產品占有了更大的市場。就這樣,起初小小的市場份額差異被迅速擴大了開來。憑借了市場份額的優勢,鬆下有更多的資源不斷地改進VHS係列,在十年內徹底擊敗了,對手索尼公司原本具有優勢的BE”TA技術,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BETA錄像帶了。

1981年,微軟公司以25000美元買下SCP—DOS(即後來的MS-DOS)後,第一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驚人的3400萬美元,迅速成為軟件業第一大公司。DOS係統成為操作係統的主導技術範式,特別在個人電腦的操作係統(DOS、WINDOWS)。形成一種市場上的技術範式,DOS常規技術不斷地獲得改進,操作係統市場呈現“路徑依賴”。蘋果計算機的Macintosh操作係統在市場上無力與DOS係統抗爭,這是蘋果公司在市場上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其實,Macintosh可能比DOS更有發展潛力。1991年,芬蘭人利納斯(Linus Torvalds)隨手編寫了一個名為Linux操作係統的免費軟件,受到計算機專業人士的歡迎。2000年美國法院判定微軟公司壟斷,給Linux操作係統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以Linux命名的公司如潮水般湧現,品牌價值及營業收入近期也快速增長。但是,微軟公司DOS係統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舊占主要地位。

六、革命性創新和高不確定性

由於常規科學範式出現大量反常而進入危機階段,最終導致新範式出現,即科學革命。科學革命必將導致技術範式的根本改變,由此引起的技術革命是不可阻擋的。技術革命通常是以革命性技術創新的出現為突破口,但是,革命性技術創新與常規技術創新相比,不確定性很高。

伴隨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開始的產業革命,出現了近代第一次技術革命。它開始於紡織工業的機械化——英國織布工人哈格裏沃斯在1764年發明的“珍妮紡車”,以蒸汽的廣泛使用為主要標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機械師瓦特在1769年發明分離冷凝器。1781年取得旋轉蒸汽機專利,從而使蒸汽機成為通用原動機,繼而推廣到采礦、冶金、機械、化工、海陸交通運輸等各工業行業。“蒸汽大王”瓦特是近代第一次技術革命的偉大旗手。節水蒸汽機的應用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動力概念,實現了,持續性機械動力對人力、畜力的替代,這在人類曆史上還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