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宮中,宮女、宦官紛紛逃竄,在寢宮內室,隻見一相貌嬌俏,膚色白皙的七、八歲女孩緊緊摟住她的父皇,哭泣道:"父皇,芙兒不走,芙兒要和你永遠在一起。"
"芙兒,記住父皇的話,留得青山在方可為父皇報仇,你要永遠記住殺父滅族亡我後漢的仇人郭威。"劉承祐怒道。
宰相蘇逢吉衝進內室,大喊,"皇上,再不逃就晚已,逆賊郭威馬上殺進來了。"
"逢吉,你大權獨攬,享盡榮華,朕從未阻你,現你當報恩,帶著我的芙兒立即從密道逃走。"
"可皇上您....."
"朕當與國共存亡,芙兒,和蘇伯伯趕緊走,你有個姑姑永寧公主,現嫁給了南唐宋偓將軍,宋家三朝國戚,你去投靠她,定能保你周全。"
"芙兒不走"女孩緊緊拽著父皇的臂膀。
蘇逢吉看情事不妙,外麵撕殺聲越來越響,一把抱起劉芙打開密道門就走,劉承祐拉住芙兒小手,塞上一把爺爺劉知遠留下的龍鱗匕首,道"關鍵時候用來保護自己,也能證明你的身份,快走"一把就將兩人推入密道,順勢關上密道門。
"父皇、父皇,......."
芙兒的呼喊聲漸行漸遠。
劉承祐知大勢已去,他為保皇權,曾滅了郭威族人,明白一旦落入郭威之手,必將難以好死,現唯一的牽掛也已托付,於是,萬念俱灰,拿起枕邊早已準備好的三尺白綾自縊而亡,諡號隱帝。
蘇逢吉帶著芙兒一路從密道逃至開封郊外趙村,芙兒早已哭喊的全身癱軟,難以趕路,深冬的深夜寒風刺骨,隻得找一農家暫歇一晚。
一對忠厚老夫婦知是戰亂導致顛沛流離,收留了他們。不料,睡至後半夜,隻聽屋外人馬聲鼎沸,火把照透了半個屋子,外麵人大喊道:"裏麵的人給我出來應話。"蘇逢吉一聽這聲音便知是殿前茶酒使郭允明,此人早與郭威勾結,心想大事不妙恐難逃此劫,於是抱起芙兒放入屋角的大缸內,道:"不論發生何事,千萬不可出來。你爺爺高祖劉知遠,一生戎馬立下千秋功業,不想卻被郭威這廝掠去劉氏江山,他膝下子女已被你爹盡數除去,料想政權必不可長久,有朝一日定能卷土重來,還劉氏山河,所以芙兒一定要好好地活著等待時機,為你父皇報仇。"還不待劉芙完全明白過來,蘇逢吉已將缸子蓋上衝將出去。
屋外隻見郭允明把刀架在老夫身上,老婦人被推將在地,郭怒道:"有沒有外人來過。"
"沒沒"老夫驚恐道
"給我搜"
"不用了,你不就要找我蘇逢吉嗎,何必為難無縛雞之力之人"
"果然在此,今朝可以抓你去立功了"
"我等卑賤之人,何足掛齒,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你為宰相時多次與郭大將軍,不,是當今皇上為敵,你識相的就自行了斷,也好給我行個方便"
"罷也,老夫早知難逃此劫,隻望你能放過這無辜百姓"
說罷,向皇宮方向跪叩三次,而後提刀自刎。
郭允明竟不願留活口,將兩老殺之,隨後獨自走入屋內,四下望去未見人影。
劉芙年紀雖小,但身負血仇拚命自保,屏住呼吸,手中緊握著父親留下的匕首。
郭允明望見那大缸,心生疑竇,走近查看,劉芙能感到有人走近,集中精力欲奮力一博,說時慢那時快,郭允明打開缸蓋那一刻,劉芙一躍而起竟一刀捅進了郭允明的喉嚨,郭允明本不是個武將,隻是皇帝身邊的服侍,這一下措手不及的攻擊,竟應聲倒地,一命嗚呼了,劉芙立馬躲進缸中。
屋外幾個小兵聞聲而入,未見人影卻看見郭允明橫屍屋中,嚇得立馬溜走。
待一切寂靜,劉芙從缸內爬出,走出屋外卻見蘇伯伯和老夫婦慘死,一時竟被震的懵住,哭喊不出,在這亂世,一夜間家破人亡國不在,幼小的心靈烙下一生難以磨滅的仇恨,悲傷和絕望,對劉芙來說也許活著就是為了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