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正陽(1 / 2)

戰事緊急,劉彥貞和皇甫暉迅速兵分兩路,以戰艦數百艘沿淮河而上向壽州趕去,沿途宋蓮喬裝打扮,假稱林立,軍中隻知朝廷派來了一名林軍師,並未多加猜疑。

每日,宋蓮都會收到李璟送來的密詔,但詔中從來不提戰事,滿紙盡是相思之情。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這惟妙惟肖地情景詩詞,動情感人,此時卻無法打動宋蓮。

她每天看書至深夜,研究戰略戰術,雖然劉彥貞從不願和她談論軍事,但她每日都會根據軍情寫戰略觀察書給劉彥貞,起初劉彥貞不以為然,但又恐皇上怪罪,隻得認真閱讀。

每日皇上也會給劉彥貞來詔書讓他照顧好宋蓮,他每日也需要向皇上彙報戰事和宋蓮的情況,劉彥貞知道宋蓮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至高無上。

閱讀過宋蓮的觀察書後,不禁讓劉彥貞驚歎宋蓮的所思所想確實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

很快,劉彥貞的船隊已行至壽州城外的來遠鎮,宋蓮連忙獻計道,“後周軍隊在正陽架了的通往壽州的浮橋,如果我們能將正陽浮橋毀掉,必能斷李穀軍隊的後路,和劉仁贍裏應外合,形成對李穀軍隊的內外夾擊之勢,使其腹背受敵,敵軍自然可破也。”

"所言甚是。”劉彥貞對宋蓮敬佩之情陡增。

於是,劉彥貞乘數百艘巨艦從水路直撲正陽,李穀聞之,慌了,知道浮橋一斷,其必然成為甕中之鱉,於是立即下令全軍撤退,退守正陽,誓死保住浮橋。

但是為了攻打壽州,後周準備了大量的糧草軍備,如果此時一逃,這些戰備就會成為南唐的芻糧,為了不留給敵軍重要的戰略儲備,李穀下令全部就地焚燒。

在壽州城中的劉仁贍一看到遠處飛煙四起,知援軍已到,李穀燒了芻糧退兵,於是立即出兵追擊,打了李穀一個措手不及,李穀隻得向正陽東麵倉皇逃去。

劉彥貞真沒想到,後周軍隊如此不堪一擊,自己還沒到壽州,還沒斷正陽浮橋,李穀就已經自行燒了糧草,落荒而逃,於是和副將鹹師郎一商量,準備乘勝追擊,一舉殲滅李穀軍隊。

宋蓮聞之,急忙入帳中阻止,“劉將軍,不可追,千萬不可追,前日有人來報後周皇帝柴榮已到正陽附近,李穀未做抵抗,就往正陽東麵逃竄,想必是已和柴榮連通,退守正陽,保住浮橋,屆時必會有重兵在正陽埋伏,援救李穀,所以切不可盲目追擊。何況李穀不過是個將領,抓之也無大用,關鍵是看柴榮如何部署,然後我們見機行事。”

“軍師膽子忒小,如此良機怎可錯失,李穀這些殘兵敗將,我們若能除之,斷了浮橋,必能大振士氣,讓柴榮這斯聞風喪膽,主動退兵。”劉彥貞猖狂地說道。

宋蓮看劉彥貞這陣勢,恐是勸不住了,於是立馬在紙上寫了些東西,裝入錦囊中,交予劉彥貞。

劉彥貞輕蔑地笑道,“軍師可是要賜小人錦囊妙計。”但礙於皇上的顏麵,劉彥貞隻得收下。

然後,未及早膳劉彥貞便與副將率水軍往正陽挺進。果然,李穀所逃方向正是柴榮駐軍之處。

柴榮聞李穀兵敗,於是急命侍衛都指揮使李重進率軍疾趨正陽接應,合勢阻擊南唐軍。李重進是郭威的親外甥,戰功卓著,驕傲強橫,不甘人下。接到柴榮之命後,迅速星夜兼程,揮軍疾進,速度之快竟然搶在了在水路揚帆前進的劉彥貞之前。

當李穀倉皇撤退,生死難卜之時,在劉彥貞躊躇滿誌,一心立功之時,李重進已經在正陽浮橋邊上列陣以待了。待劉彥貞一到達,李重進立即發起猛攻,劉彥貞知道中了敵軍的埋伏,想起宋蓮的警告後悔不已,又想到宋蓮留給他的錦囊,立刻打開,發現其中竟是一個陣法,於是倉促地依照宋蓮所說置陣,他令士兵們用皮囊裝鐵蒺藜布設陣地,並在陣前橫設數道拒馬,聯著鋒利的刀刃,用鐵絲係著,在陣前立了一個木牌子,號“揵馬牌”。

但這一陣法畢竟是為防禦而備,一下子給李重進看出了端倪,銳氣倍增,於是擊鼓出戰,眾將士齊出四麵合力奮擊,不惜損失百餘騎兵之後,硬生生地在揵馬牌上撞開一條通道來,騎兵突入陣中,斬殺南唐軍萬餘人,並陣殺將領劉彥貞,生擒副將領鹹師朗,繳獲大量軍資器械,可悲這三十裏地,遍地竟全是南唐人的屍體,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