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4 移動平均線的運用(2 / 3)

30日負乖離率過大是中短線買入時機

一般來說,股價在30日均線之上運行的股票是屬於強勢股,在30日均線之下運行的股票是弱勢股。對於多數投資者來說,都有極強的中短線投機心理,都希望買了股票就上漲或買入上升趨勢中(即在30日均線之上)的強勢股,而遠離在30日均線之下的股票,其實強勢股是由弱勢股轉變而來的,弱勢股也是由於前期漲幅過大而下跌所形成的。因此,在下跌趨勢中,股價在30日均線的反壓下持續下跌,遠離30日均線致使30日負乖離率過大時,必然會產生中級反彈而向30日均線靠近。一般來說,陰跌之後再急跌或暴跌,30日均線負乖離率達20%左右特別是25%以上時,是較佳的中短線買入時機。

通常,股價在30日均線之下運行屬於弱勢,很難產生較大的反彈,除非向上突破30日均線。股價遠離30日均線一般隻可能產生中級反彈,這是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於大盤來說,30日負乖離率達到15%左右即是較佳的買點,除非是重大利空,超過20%更是最佳買點;而個股往往要高些甚至能達到25%以上。

(2)30日負乖離率時常出現底背離,也就是說30日負乖離率創出新低後,股價並不一定馬上就上漲,甚至還下跌一些再漲,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底部或底部區域。

(3)弱勢市場搶反彈或所謂的抄底,要注意止損位的設立,以回避風險。

5.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30日三條均線是最佳買入時機

在中期下跌趨勢中,5日、10日、30日均線自下而上順序一般呈空頭排列即股價和5日、10日、30日均線自下而上順序排列且均以不同的速率下行,股價的反彈往往會受到5日、10日均線的阻力,較難站上30日均線。但是,在中期下跌趨勢的末期,空方拋壓減輕,先知先覺者逢低試探性買入,5日、10日均線先是走平,然後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買盤逐步增強,成交量放大,股價繼續上漲並向上突破30日均線,5日、10日均線先後上穿30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並呈多頭排列,三條均線成為股價回調時的強有力支撐線,從而確認中期下跌結束,上漲正式啟動。一般來說,當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30日三條均線,特別是三條均線呈多頭排列時,是最佳買入時機。

5日、10日、30日三條均線組合,是投資者最為常用的組合之一,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其中,5日、10日均線可用於判斷短期的趨勢,而30日均線則用於中期趨勢的判斷。當股價向上突破5日、10日均線時,說明該股短期趨勢轉強,再突破30日均線時中期趨勢轉強,且一般可確認莊家建倉完畢,即將拉升;而下方三條均線,特別是三條均線的黃金交叉點更是股價回檔時的強有力支撐。

股價在5日、10日、30日三條均線先後形成黃金交叉之後的上漲,成交量應逐步放大,回調成交量應明顯萎縮,特別是在突破30日均線時應有量的配合。否則,其可靠性降低,至少其上漲幅度會有限。

一般來說,5日、10日、30日三條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後都是在中期底部,後市應有中期上升,特別是底部反轉形態如雙重底、頭肩底,待突破時伴隨三條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可靠性更高。萬一在下降趨勢中途三條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後誤認為是中期底部,買入後漲幅並不大,股價卻很快跌破三條均線且三條均線再形成死亡交叉發散下行,說明前期僅是反彈而已,跌勢尚未結束,在股價跌破30日均線時應止損出局。

6.橫向趨勢中5日、10日、30日均線由黏合狀轉為發散上行是最佳買入時機

股價運行的趨勢有:上升趨勢、下跌趨勢和橫向趨勢,其中上升趨勢和下跌趨勢由於方向明確,移動平均線呈現多頭或空頭排列較易判斷,而橫向趨勢由於移動平均線多呈黏合狀互相纏繞,則較難判斷它以後的突破方向。再說,橫向趨勢既可出現在下跌趨勢中途和底部,也可出現在上升趨勢中途和頂部,更增強了判斷的難度。因此,應對橫向趨勢的最佳辦法是在股價突破而趨勢明確後才采取行動,從移動平均線的角度來說就是當其由黏合纏繞狀發散上行或下行時才買入或賣出。一般來說,下跌趨勢中急跌後形成的橫向趨勢往往向下突破,而長期下跌之後形成的橫向趨勢應是底部。相反,上升趨勢中,急升之後形成的橫向趨勢往往向上突破性強且多是長莊股,如漲幅或上漲時間持續太久後的橫向趨勢形成頂部的可能性大,有時即使向下突破也是多頭陷阱。因此,在上升趨勢中途和長期下跌後的低價區形成的橫向趨勢一旦向上突破,而5日、10日、30日均線由黏合狀轉為發散上行時是明確的中短線買入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