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能夠有效支持假設的解釋

本文對於與前文理論與假設一致的實證結果解釋已經在第四章中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而對於不能有效支持假設以及在分析高管變更的過程中假設當中沒有涉及到,但是對於高管變更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指標在不同分組情況下存在的差異進行對比解釋,以期望更加全麵剖析影響高管變更的影響因素。

本文展開實證分析主要是能夠從市場競爭度與製度環境變遷即市場化程度、要素市場發育程度、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幹預、減少商品市場的地方保護等所涉及的四個方麵來分析影響高管變更的原因。

一、市場競爭度與高管變更假設的驗證

本文從市場競爭度的角度提出了假設1:市場競爭度與高管變更之間的關係是顯著負相關,即市場競爭能力越強的企業,高管變更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市場競爭能力越弱的企業,其高管變更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可以看到在本文第五章中運用建立的模型分析全樣本情況下市場競爭度與高管變更的關係,進行logit市場競爭度指標HHI與高管變更的係數為負,其統計結果在0.01顯著水平下顯著。本文為了防止由於對高管變更的界定範圍的不同導致分析結果出現偏差,所以又將高管變更分為董事長變更、總經理變更、董事長和總經理變更三種情況來考慮,經過分析驗證市場競爭度與高管變更之間負相關,在0.01顯著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市場競爭越激烈,公司可以通過價格信號篩選出不稱職的高管,同時引入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機製所帶來的破產威脅,從外部對於高管進行有效監督和控製。同時,對於同行業的公司來說公司越多,市場上擁有同行業從業經驗的職業經理人就越多,如果高管的表現差就對其進行更換,那麼公司選擇繼任高管的成本就會更低。而市場競爭越激烈,在沒有外界的幹擾的情況下資源的優化配置就會越好。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對於市場競爭度不高或者壟斷的行業來說的公司的競爭力相對於市場競爭度高的企業來說就會有所削弱,這與現實中市場競爭小的行業例如鋼鐵、電力、煤炭等行業的公司的競爭力就會小。以鋼鐵行業為例,我國的鋼鐵行業的公司2010年與世界礦業的巨頭談水穀公司的談判陷入僵局,鋼鐵行業的成本壓力驟增,雖然這個事件存在一些行業因素在裏邊,但是作為鋼鐵公司的高管對此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考慮到上市公司的股東的屬性又將樣本分為第一大股東為國有股和非國有股,從第五章可以看出分析結果市場競爭度與高管變更之間的關係是負相關,均在0.1顯著水平下顯著,這又進一步支持假設1。從側麵看出不管是國有上市公司,還是非國有上市公司都不會影響市場競爭度與高管變更的顯著負相關關係。

二、市場化程度與高管變更假設的驗證

本文開始從製度環境變遷的角度開始分析高管變更的成因,首先引入了市場化程度這個綜合性的指標來分析與高管變更的關係,提出了假設2: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方製度環境對公司股東利益保護的就越好,中小股東監督大股東和經理層的成本越小,促進公司的治理,此時的公司業績與高管變更的負相關性就越高。我們可以看到在本文第五章中運用建立的模型5.2分析全樣本情況下市場化指數與公司經營業績的交互項和高管變更的關係,進行logit分析發現市場化指數與公司經營業績的交互項和高管變更的係數為負,在0.01顯著水平下顯著。當公司處在一定的製度環境下,公司的經營業績會受到製度環境的影響。目前,公司股東在沒有很好的指標來衡量高管經營管理能力時經常就采用經營績效作為評估高管能力的重要指標。公司的經營績效通常分為市場業績指標和會計業績指標兩大類,但是我國證券市場自從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以來,由於會計準則不完善、監督體製不健全等因素導致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屢屢出現“內幕交易”等暗箱操作的事件,所以我國證券市場一直處於半強勢有效市場。市場業績指標不能反映企業的經營績效或價值,計量也比較困難,所以股東經常用會計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經營績效或價值。但是會計業績指標的度量會受到噪音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製度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目標和行為,例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高管的經營管理更加努力,而公司被兼並、高管變更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市在場化程度越高的製度環境中,公司會計業績受幹擾的因素的就較少,股東用財務和非財務指標作為衡量高管管理能力就較為容易,能夠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