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英國海軍實施“弩炮”行動(1 / 2)

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洲之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它西連大西洋,北接黑海,南通紅海及印度洋,自古是連接三大洲的重要航道和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歐戰爆發後,同盟國與軸心國在地中海展開了激烈爭奪。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企圖重溫羅馬帝國的舊夢,把地中海變成意大利湖,為奪占非洲和巴爾幹創造條件。德國為實施“德意聯合海戰”計劃,穩定南翼,進軍非洲,也十分重視地中海。英國為保護其在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殖民地,守住直布羅陀及馬耳他等要地,保持與印度、緬甸、新加坡、香港等殖民地的聯係,把地中海視為自己的生命線。

雙方海上鬥爭的焦點集中在海上保交與破交、空襲與反空襲、島嶼進攻與海岸防禦等方麵。

法國海軍本來與英國艦隊並肩作戰,共同對付德意。法國戰敗後,情況發生了驟然變化。如何處置法國艦隊,一時成為英德雙方鬥爭的焦點。

希特勒迫使法國投降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法國艦隊據為己有。德法停戰協定第八條規定,法國艦隊應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意大利監督下複員和解除武裝。後來,希特勒在“海獅”作戰計劃指令中更明確地提出要“征用戰敗國的艦船”。

英國最擔心的正是法國艦隊落入軸心國之手,在這種形勢下,能不能阻止法國艦隊落入德意之手,成了英國當務之急。

1940年6月17日,羅斯福致電法國維希政府,不要讓艦隊投降,貝當不予理睬。6月19日,英國派海軍大臣、海軍司令等赴法國與貝當商談法國艦隊開往美國的問題,遭到貝當的拒絕。

為了防止法國艦隊落入德意手中,英國政府決定奪取或摧毀所有法國戰艦,羅斯福讚同英國這一決定。

1940年6月24日,英內閣接到泊於埃及亞曆山大的法國軍艦將移駐法屬港口的報告,準備采取堅決行動。

6月25日,英內閣再次討論如何防止在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軍艦落入敵手,會上決定,如法艦隊不接受英國條件,就以優勢海軍對法國艦隊發動攻擊。6月27日,英軍製定了“弩炮”行動計劃,對英國所能接近的法國艦隊采取突然行動,奪取、控製或使之失去戰鬥力。

英國將專門組成H艦隊執行這一計劃。H艦隊編有3艘戰列巡洋艦、1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部署在直布羅陀附近,由海軍中將詹姆斯·薩默維爾指揮。

6月30日,英軍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弩炮”行動應盡快實施。

當時,法國艦隊的分布如下:在英國的樸茨茅斯和普利茅斯停泊有2艘戰列艦、4艘輕巡洋艦、數艘潛艇、8艘驅逐艦以及約200艘較小的掃雷和反潛艦艇;在埃及的亞曆山大港停泊有1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及數艘小型艦艇;在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及其附近軍港米爾斯克比爾停泊有“布列塔尼”號和“普羅旺斯”號2艘戰列艦、“敦刻爾克”號和“斯特拉斯堡”號2艘戰列巡洋艦、數艘輕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等,在阿爾及爾有7艘巡洋艦;在馬提尼克有1艘航空母艦和2艘輕巡洋艦;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停泊有尚未裝上艦炮的“讓·巴爾”號戰列艦;在塞內加爾達喀爾港停泊有“裏舍利厄”號戰列艦。此外,在法國土倫和其他港口也停泊著許多艦船。7月1日,英國海軍部致電薩默維爾中將:

英王陛下政府之意已決,如果你們提出的各項辦法,法國人都不接受,便斷然予以擊沉。

H艦隊於7月3日拂曉由直布羅陀啟航,9時30分許抵達米爾斯克比爾附近海麵。英艦隊司令致函米爾斯克比爾法國分艦隊司令塞爾·讓蘇爾將軍,要求其法國艦隊根據下列辦法之一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