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1 / 1)

福州,福建省省會,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我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位於閩江下遊,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閩都,簡稱榕。

福州曆史悠久,夏朝時屬於揚州地域,殷商時期為“七閩”之地,戰國時期歸屬越國,秦時,屬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福州為閩越王無諸都城,稱東冶。漢武帝後,分為冶縣,隸屬會稽郡。三國吳時,福州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郡治,屬揚州,元康元年(291年)又屬江州。南朝陳時,在福建設閩州,後改名豐州,州治所在今福州,自此以後,福州大部分時間都是福建的政治中心。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改福州為泉州,大業三年(607年)廢,改建安郡,領閩縣、建安、南安、龍溪4縣,閩縣治所在今福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武德六年複名泉州,武德八年又改名豐州,設豐州都督府。唐貞觀元年(627年),再將豐州改為泉州,屬嶺南道,唐景雲二年(711年),再改為閩州。唐玄宗時設福州都督府,這是曆史上首次出現“福州”之名。

唐天寶元年(742年),福州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複名福州,領閩縣、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尤溪8縣。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後其子王延鈞於公元933年在福州稱帝,改福州為長樂府,下轄14個縣。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設福州威武軍,屬兩浙西南路,太平興國六年閩縣分立懷安縣,雍熙二年(985年)福州屬福建路,為路治所。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端宗於福州即位,並改福州為福安府。

元朝在福建設行中書省,治所在福州,稱為福州路,福州路領閩侯、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9縣及福清、福寧2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福州路為福州府,領閩縣、侯官、懷、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10縣。

清朝前期,福州隸屬於寧福道(轄今天的福州及寧德地區)。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州析古田縣增設屏南縣。福州為清朝閩浙總督駐地,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辛亥革命後,福州先設東路道,後改為閩海道,領閩侯、長樂、古田、屏南、閩清、永泰、連江、羅源、福清、平潭、寧德、霞浦、福鼎、福安、壽寧15縣。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變”後,福州為“閩海省”省會,特別市。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今福州轄五區:鼓樓、倉山、晉安、台江、馬尾,八縣:福清、長樂、閩清、閩侯、平潭、永泰、羅源、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