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離不開水利,有了良好的水利條件,才能迎來農業的“春天”。而今天興化平原上20多萬畝良田的“春天”,則是從木蘭陂開始的。
木蘭陂,位於莆田市郊南門外約4千米的木蘭山下,木蘭溪下遊,木蘭溪與興化灣海潮彙流處。木蘭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全國五大古陂之一。木蘭陂始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至今還發揮著引水、蓄水、泄洪、灌溉、通航、養殖等方麵巨大的作用,被譽為“福建都江堰”。
木蘭溪是興化人民的“母親河”。但是,在沒有修築木蘭陂之前,它帶給興化人民的災難多於福音。木蘭溪在興化灣入海,海水也溯溪而上,溪海混雜,鹹淡不分。一旦漲潮,潮水上湧,直逼木蘭溪中遊,經常造成木蘭溪兩岸村莊一片澤國,土地嚴重鹽化,“隻生蒲草,不長禾苗”,人民苦不堪言。興化人民日夜盼望著能有人出來主持修築一座水利工程,治理水患,造福蒼生。
關於木蘭陂的修築,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福州長樂女子錢四娘得知木蘭溪水患,攜帶重金前來。她召集工人,在華亭樟林村旁的將軍灘截流築堤,錢四娘的舉動得到了當地群眾的熱烈擁護。可是,工程竣工不久,突然山洪暴發,堤壩被衝垮,錢四娘憤而投水。人們找到錢四娘的屍體時,發現錢四娘通體散發著幽幽的清香。更神奇的是,錢四娘安葬在山上之後,連整座山都香氣四溢。於是,人們把這座山稱為“香山”,並在山上為錢四娘蓋了座“香山宮”,供後人瞻仰、祭拜。
錢四娘壯烈捐軀的第二年,她的同鄉進士林從世繼承錢四娘遺誌,變賣家產在溫泉口重新築陂,終因選址不當再度以失敗告終。
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侯官(今福州閩侯)人李宏來到莆田,在僧人馮智日的協助下再次主持築陂。他們選擇在錢四娘和林從世兩人被毀堤壩原址之間的木蘭山下建陂。木蘭溪兩岸幾乎全民參與築陂,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大陂終於建成。因陂在木蘭山下,因而取名木蘭陂。
木蘭陂分為陂首樞紐工程、渠係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陂首工程為堰閘式攔河大壩,全由巨型花崗石迭築,全長219米,陂高3.65米,石墩33座,閘門32孔;渠係工程主要用於引木蘭溪水灌溉農田,當地人稱為“九十九溝”。水渠幹道120餘千米,沿線支渠縱橫交錯,恩及兩岸農田達20多萬畝,除農田灌溉外,還能滿足百姓生活之需;堤防工程則用於蓄水排澇。陂的南北兩側,築有總長500多米的護陂大壩。
春潮初漲,水麵如鏡,兩岸綠樹紅花迎著夕陽,倒映其間,春意盎然。待到潮水暴漲時,春水越過陂頭而下,形成瀑布,聲如春雷,形同白雪,實乃一番動人景象。“木蘭春漲”自古就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木蘭陂是一座設計科學、工程艱巨的偉大工程,是古代興化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傑作,是可以和四川都江堰相媲美的水利工程。明朝莆田進士林俊有詩稱讚說:“木蘭蜀堰兩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