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奠基閩學羅從彥(1 / 1)

說起兩宋理學,我們不得不提到它的一個重要學派——閩學。閩學是程朱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學派,因其主要人物均為福建籍學者,故名。閩學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可謂人才濟濟,大師輩出,其中最讓人們所熟知的就是被後世稱為“閩學四賢”的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

楊時因“程門立雪”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作為理學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更是名垂千古、光照萬代,他的學說甚至成了以後800餘年封建社會的正統學說;而李侗雖然潦倒一生,但是因為是朱熹的老師,了解其生平的人也並不在少數;唯獨羅從彥,恐怕知者甚少。其實,羅從彥是閩學發展史上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奠基人。

羅從彥,字仲素,宋熙寧五年(1072年),生於福建南劍州劍浦縣(今南平市延平區),後隨其叔遷居沙縣城西洞天岩。因其祖籍豫章(今江西省南昌),故人稱豫章先生。

羅從彥少年師從鄉人吳儀,後於宋元符三年(1100年)前往將樂拜“程學正宗”、閩學創始人楊時為師。初學三日,羅從彥便為楊時的淵博學識所折服,感慨道:“此生不來將樂,幾乎就是虛度一生啊!”同時,楊時也對羅從彥的聰穎好學大加讚賞道:“我弟子千人之中,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羅從彥”。

學海無涯,後來羅從彥在老師楊時的推薦下,變賣家產赴河南洛陽向程頤請教。返回福建後,羅從彥又先後三次登門求教於楊時。就這樣,有了名師的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羅從彥終於“盡得(楊時)不傳之秘”,成為名動一時的大儒。同鄉陳淵(楊時女婿)就曾這樣說道:“其(羅從彥)奧學清節,真南州冠冕也!”

成名之後的羅從彥為了潛心修學,不受外界的太多幹擾,於是隱居山中,一邊設館授徒,一邊著書立說。一時遊者甚眾,李侗、朱鬆(朱熹之父)、鄧迪等都是羅門弟子。於是,二程理學在經曆了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的代代相傳之後,終於形成了以朱熹為代表的閩學,羅從彥在其中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身雖在野,心係天下的羅從彥於靖康元年(1126年)寫成了著名的《聖宋遵堯錄》8卷。全書以“釋言”的形式諷諫了自宋朝開國以來至宣和末年的種種國家大事,表達了一個知識分子心憂天下蒼生的愛國思想。另外,羅從彥還認為,治學需“靜心”,要不斷地進行內心的省察,才能最終達到自我完善的境界。

紹興二年(1132年),羅從彥以特科進士授廣東惠州博羅縣主簿。三年後,於返閩途中卒於汀州武平縣,終年六十有四。嘉定六年(1213年)、淳祐六年(1246年),南劍州太守劉允濟、福建提刑楊棟先後上書朝廷,為羅從彥請諡。淳祐七年(1247年),朝廷下詔賜羅從彥諡號文質,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朝廷賜羅從彥以“先儒羅子”之尊從祀孔廟。

羅從彥一生雖著述頗豐,有《詩解》《春秋解》《春秋指歸》《語孟師論》《遵堯錄》等等,其中“多湮沒而無聞”,今有後人《羅豫章先生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