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愛情哲學(1 / 1)

【德】黑格爾

“生命因為付出了愛情,而更為富足。”——《飛鳥集》

愛情首先發軔於感性的吸引,這種吸引,大概可以稱之為性的吸引。它或是僅僅由對象的外表(感性形體)造成的,也可以是對方的某方麵的氣質所引起的。這種吸引的第一個特征就是非理性的迷醉,帶有衝動的性質。愛情的第一階段帶有強烈的感性特征,渴望直接擁有和占有對象這個單一的個體。其他的對象,世界本身,此時並不在這個陷入熱戀的人的視野之中,正如那情歌裏唱的,“我的眼裏隻有你”。

但是,如果這種激情足夠真實,它會很快發展到否定自身,進入愛情的第二階段。這種否定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它揚棄了第一階段對對象的感性衝動,不再隻注目於對象的感性存在,不再僅僅是渴望獲得對方的身體,而擴展到對象的精神存在,擴展為對對象的整體存在的肯定和渴望;第二,它不再僅僅隻關注對象這個單一的個體,而開始把他人,把其他事物,把整個世界都納入它的領域。他(她)會覺得,因為這愛情整個世界都是如此美好和值得珍惜,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和關懷。他(她)能夠在最平凡的一草一木上看到浪漫的光輝,感到存在的意義。

愛情如果要足夠真實,足夠成熟,它必定不會停留在對對象動人容貌的迷戀之中。激情隻激蕩在青春的歡暢時辰,但真正的愛情能夠深入雙方的靈魂,而愈久彌香。事實上,真正愛上一個女子的男人,絕不會急切地渴望占有她的身體。恰恰相反,他害怕哪怕是最輕微的觸碰,也會破壞他發自靈魂的聖潔。這一點值得所有麵對男友性要求的女孩注意,男孩越是舍不得碰你,對你的愛就越真,那不是怯懦或不自信;越猴急得不行,對你的愛就越值得懷疑,那不是激情,是性欲。

愛情的這種精神化特征其實已經為人所熟知,戀愛中的人們都知道,如果對方隻愛自己年輕時的青春貌美,那終究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為青春易逝,所以戀人們常希望對方能說出“永遠愛你”這樣的承諾。但是無論是藝術家還是戀愛中的人們,對於愛情本身所具有的豐富性都不一定有足夠的認識。這種豐富性,使得愛情成為能夠超出親情,友誼等其他的人類情感,具有更高的美學價值,宗教和哲學意義。

愛情悟語

黑格爾曾說過:“在愛情裏最高原則是一個主體把自己拋舍給另一個性別不同的個體,放棄自己的獨立意識和存在。感到自己隻有在對方的意識裏才能獲得對自己的認識。”“愛情的主體不是為自己而存在和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時也隻有在這另一個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黑格爾認為,愛情裏確實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因為她不隻停留在性欲上,而是顯出一種本身豐富的高尚優美的心靈,要求以生動活潑、勇敢和犧牲的精神和另一個人達到統一。愛情達到了極致,對方就是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