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讓快樂成為一種習慣(1 / 2)

桑葉

你快樂嗎?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我曾就這個問題詢問過許多朋友,大家的反應出奇地相似:先一愣,然後便神色茫然。

“快樂?偶爾有,但很短暫。”一位朋友沉思良久後回答。“平時有那麼多的事情讓你煩心,周圍的人有的買了房,有的升了職,有的出了國……這世界變化太快啦,你能不急嗎?你得拚命地往前趕,哪兒有時間快樂呢?快樂?將來吧!”

看看吧,我們身邊的許多人是不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奔忙著?是不是許多人都把“忙著呢”、“煩著呢”、“真讓人著急”等等的語言掛在嘴邊?

“這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幾乎所有的人都迫不及待,甚至我們身邊的空氣都彌漫著焦慮的氣息……”一位心理谘詢專家的話道出了問題的嚴重性。

“等我賺夠了錢(或達到某一個成功的目標),就沒什麼揪心的事兒了。”另一位朋友說,“到時候我會很快樂。”

有了錢就會快樂嗎?我的一個朋友是個股票超級大戶,靠原始股和期貨掘得了第一桶金,並使自己的財富迅速增長。

現在他的幾個證券賬戶的資金超過2億。大家都認為這樣一個富翁有足夠的資本快樂,不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

可是大家相處幾年,發現這個富翁並不快樂,而常見的麵相是愁眉不展,整天憂心忡忡。

他年複一年地期望,日複一日地憂思,沒有輕鬆,沒有快樂。

英國著名的心理谘詢師潔西·歐尼爾女士指出,有錢人普遍因擁有龐大的財富而出現難以調適的心理機能障礙。因此,人們不能把快樂視為財富的自然產物。

快樂真的很難,是嗎?

以前,我幾乎也是這樣認為的。可是,當我結識了被譽為新加坡“國寶”的世紀老人許哲,感受她言行舉止間自在的快樂習慣,我意識到,快樂是容易的。

是的,快樂很容易!因為,快樂隻是一種習慣。

許哲,新加坡人。1898年出生於中國廣東汕頭,1925年移居馬來西亞,抗日戰爭中曾到中國參加傷員救護工作,後赴英國學習護理專業並周遊歐洲、南美洲幫助病人和窮人,1963年後定居新加坡創辦養老院。她以助人為己任,快樂健康,被稱為“106歲的年輕人”。

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願望,為自己定下太多的目標。所以我們總是把快樂放到未來,把快樂供奉在內心深處,而逼迫著自己付出當下全部的精力去為未來的快樂不停地努力,從而忽視了手邊的快樂。我們總是在想:如果能夠如何如何的話,我就會快樂。而這個“如何”(可能是賺更多的錢、買到房子和汽車、升遷至理想的職位或找到一個稱心的愛人等等)並不在眼前,那麼快樂就要等到將來“如何”實現後才能享受,所以快樂就被我們收藏了起來。姑且不說將來“如何”能否實現,會受到種種條件的製約而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使快樂成為一種人生的賭注;即使將來“如何”真的實現,你可能會發現你並沒有快樂起來,因為你已習慣於把快樂放到未來,你又會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這種習慣使你忽視並浪費了當下生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