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金日成緊握著彭德懷的手說: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2)(2 / 3)

“這個當然要做到。”金日成說,“我還想,你們到朝鮮,語言不通,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們準備抽一部分人分到你們的師團司令部,充當聯絡員、向導和翻譯。”

“那好嘛,我看很有必要。”彭德懷點頭讚同道。

時近晌午,金日成留彭德懷吃午餐。幾個朝鮮女同誌端來大米飯和一盆清燉雞,還有幾碟泡菜和幾個罐頭。金日成搓著兩手,似乎有些抱歉地說:“彭司令,戰爭時期,條件太差,沒什麼好招待的,大家將就用一點吧!”

彭德懷也不客氣,用筷子挾起些泡菜放到嘴裏嚼著,連說:“哎,這個東西好吃,清口,下飯——有辣子沒有?”

“辣椒有的是。”金日成吩咐一旁的人說,“快去搞點辣椒來!”

第二天上午,誌願軍司令部機關全體人馬趕到了大榆洞。下午,十三兵團指揮機關也按毛澤東的電令趕到大榆洞與彭德懷會合。

大榆洞位於朝鮮北部平安北道,是一處金礦,坐落在兩座大山的一條深溝裏。溝中有一條小路,兩側是一些簡易工棚。殘秋季節,溝兩側的雜木林樹葉脫盡,陣陣寒風在山崗上遊蕩。在南山一道小溝裏,有一個大礦洞,原是金礦開采地。由於礦洞裏積水潮濕,不能利用,誌願軍總部機關便在洞口附近搭了些木板房,開始了作戰指揮工作。

十三兵團指揮機關開到大榆洞後,當即與誌願軍司令部合並,成為誌司總指揮部。晚上,在一間很大的木板房裏,彭德懷召集鄧華、洪學智等人開會,研究作戰方案。

大家圍著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坐下,彭德懷就著桌上的燭光,一一端詳著與會的人。

可以說是人才濟濟——

鄧華是個愛動腦筋、能文能武的帥才,你看他坐在那裏,一支接一支地抽著香煙,噴雲吐霧,不知什麼時候便會冒出一個好主意來。

洪學智是個樂天派,再大的困難也不知愁,搞後勤很有一套。

韓先楚是一員勇將,讓他獨當一麵可以完全放心。

解方是個儒將,還會幾國語言,對敵軍情況了如指掌,算是個“智多星”參謀長。

“同誌們,我看咱們閑話少說,言歸正傳。”彭德懷待大家坐定後開口道,“開會以前,我先把黨中央和軍委的任命宣布一下,我先補充一句,建議十三兵團指揮部和誌司合並,是我向毛主席提議的,這可不是端了你們十三兵團的老窩、奪了你們的兵權,無非是有利於作戰指揮,誌司總不能就我一個光杆司令吧?現在軍委任命鄧華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解方同誌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我們這個班子就算齊了。另外,中央決定由我擔任誌願軍黨委書記,鄧華同誌為副書記。對中央和軍委的決定我是滿意的,在座諸位都各有各的本事,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還要靠你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呢……我老彭的脾氣你們也聽說過,不過沒麼子要緊,為了工作你們該爭就爭、該吵就吵。不過軍人還是那句話,決議一下,堅決執行命令,不然我也不會客氣,我老彭嘴上不把門,該罵娘我就要罵娘咧……”

接著,彭德懷宣讀了軍委和中央的有關命令,便讓作戰處長丁甘如鋪開一張地圖。

彭德懷就著閃爍的燭光,一邊在地圖上尋找著目標,一邊說:“按朝鮮方麵的敵情通報,偽六師一部已到熙川和檜木鎮,擬向楚山進攻;偽八師已到寧邊、德川以北,擬向江界推進;偽一師已到寧邊、龍山,擬攻昌城;英二十七旅已過安州,準備攻向新義州;美騎一師、步兵第二、第二十四、第二十五師在平壤地區附近集結;美陸戰一師正在元山港登陸……很緊迫呀,看來按我們原定的防禦計劃怕來不及了,毛主席來電也問:我四十軍欲先敵趕至德川,時間上是否來得及?他說,如不可能,則擬以在熙川附近地區伏擊為宜。我考慮的結果是:敵人東西兩線分兵冒進,對我軍並無防備,這樣,有利於我們分割殲敵,我看應該將我們以防禦為主的作戰計劃改為以運動戰殲敵的方式。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敵人前進速度很快,給我們預定的防禦計劃造成了麻煩,但同時又給我們提供了運動作戰、分割殲敵的機會。特別是,敵人的第一線部隊都是南朝鮮偽軍,相比美軍,他們的武器裝備和指揮能力較弱,我們可以先拿偽軍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