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在共和國旗幟下(2)(3 / 3)

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各軍、兵種都處於建設初期,部隊的領導都是身經百戰的將軍,每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很高,都希望在新崗位上為新中國的國防作出新貢獻。他們為了能從軍委、總參、總後爭取到多一點兒經費,爭論得不可開交。軍委、總參會同總後隻好出麵解決,黃克誠就成為協調各部門關係的主要人物之一。

為此,黃克誠曾勸導很多負責人說:“我們要顧全軍隊全局,隻強調某個局部是不行的,平均主義的分配也是不行的。我們都是高級將領,都懂得戰時不能平均使用兵力,必須從全局考慮,有主次、善配合,才能打勝仗。現在建設也一樣,要全麵考慮,區別緩急,先抓重點、急需的工作。比如:海軍要建設艦隊,當然是合理要求,但費用大、時間長,不是我們目前力所能及的,就應把它當作長期任務來考慮。海軍目前重點是海防,可以先抓急需,搞那些既能加強海防、又能建設較快、費用較低的。空軍在建軍中是當務之急,我國因沒有空防,抗美援朝時犧牲極大,建設空軍隊伍比海軍艦隊費用要少一些,而需要更急一些,所以,我們應考慮重點先建空軍。”

黃克誠說實情,耐心講道理,然後聽取大家的合理意見,然後綜合考慮出辦法,很多問題就解決了。但是,有一些例外,一些領導幹部就堅持自己的意見,並且對負責這方麵事務的幹部很不禮貌,出言大罵。使這些幹部有些抵觸情緒,有人甚至不願幹這個工作了。

黃克誠對這些幹部進行耐心地勸說:“我們不要怕挨罵,當麵罵就和他講道理,背後罵就隻當不知道。共產黨員隻要做的事對國家、對黨有利,就要能任勞任怨,挨罵、受委屈都是光榮的。對工作要從黨性原則出發,不要計較個人得失。”

雖然當時我國經濟情況十分困難,但是為了盡快實現軍隊現代化,一套軍事工業體係還是很快建立起來了,各種軍事工廠建成了,國防工辦和軍事工業學院也建立起來了。先進的常規武器和飛機、艦艇也實現了自己設計建造,國防科研係統並且開始著手研究國際上先進的尖端武器。許多高水平的科學技術專家,為了實現強國夢想,拋棄了國外的良好條件和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從事國防科研工作。正是眾多人的努力,軍事國防領域的成就使世界震驚。在這令世界震驚的成就,凝結了黃克誠很多的心血與付出。

胡誌明:茂密林裏英雄來

蕭勁光回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之時,陳賡還在雲南征戰,與雲南毗鄰的越南此時也處於戰火之中。

1949年10月1日,當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宣布新中國誕生之後,世界上的主要通訊社都以最快的速度播發了這條消息。多少人為之歡呼,多少人為之流淚,多少人為之震驚!越南一位60歲的老人聽到這則消息後,激動得一夜都沒有合眼;他突然覺得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已經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這位老人就是越南革命領袖胡誌明。

幾乎是一瞬之間,胡誌明作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到中國去,到北京去,馬上去見毛澤東。1950年初,胡誌明以他花甲之身,徒步17天穿越原始密林,來到中國,要求中國共產黨對正處於抗法戰爭艱難歲月中的越南人民給予大力支援。

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新解放區許多地方還在進行剿匪,財政經濟還很困難,國內各項工作千頭萬緒,任務十分繁重,中共中央還是毅然決定承擔起援助越南的國際主義義務。中國政府首先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推動了一係列國家相繼承認越南革命政府,使它在國際事務中取得合法地位。緊接著,毛澤東授命陳賡率一個軍事顧問團,到越南幫助指揮作戰。

1950年7月7日,陳賡率團由中國昆明出發,穿過越南和越北的高山密林,前往越共中央所在地——太原省。

列車奔馳向南,南天陰雲四伏,細雨蒙蒙。車廂裏,陳賡一向樂觀、頑皮的國字臉上,此刻也迭閃出一縷縷使人不易察覺的陰影。

自古戰將輕別離。幾十年惡風險浪的戰爭生涯使他似乎已經習慣了生離死別的生活。他的生命火炬,在戰爭中燃燒的格外輝煌。

然而這一次,當妻子傅涯按照常規遞給他一個嶄新的日記本時,他無法抹去那掛在妻子麵容上的淒哀、纏綿的神色。剛剛來到這個人世間的小女兒小進,再過10天就要過百日了。吻別的時候,這位虎將的心中竟湧起一股綿綿的柔情,盈盈的淚水在眼中打旋。至今,他還不能忘懷小女兒帶有奶氣的香吻。

虎將終歸是虎將。

中共中央一道電令,他立刻披堅執銳,跨馬登程。

7月19日,陳賡一行進入了越南的國土。

越共中央早已接到通知,派出了三名婦女推著水果車隨行。

南天畢竟不同於北土,兩翼蔥鬱鬱的峻偉高山,夾峙著中間一線遊腸似的小道,車、馬俱不能行,隻得抬步登攀。天氣酷熱難當,道路泥濘難行。山路在群峰間盤曲纏繞,似乎永遠望不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