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近衛軍
近衛軍,軍隊中的精銳之師,最早出現於奴隸社會,主要擔負急難險重的任務。12世紀,意大利將專門護衛國旗的精銳部隊冠以“近衛”稱號,這也是“近衛”稱號的最早由來。在俄國,彼得大帝於1690年創立了第一支近衛軍。在衛國戰爭時期,為了鼓舞士氣,蘇聯紅軍開始授予那些戰功卓著的部隊、艦艇、兵團和軍團“近衛”稱號。
蘇聯近衛軍誕生於1941年9月18日。當日,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決定,為表彰全體人員的集體英雄主義、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和高超的軍事技能,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發布第308號命令,將下列各兵團改名:步兵第100師改稱近衛步兵第1師;步兵第l27師改稱近衛步兵第2師;步兵第153師改稱近衛步兵第3師;步兵第161師改稱近衛步兵第4師。這些兵團在明克斯和斯摩棱斯克城下同德軍進行了殊死搏鬥,並參加了西方麵軍和預備隊方麵軍在葉利尼亞城下舉行的反突擊。
例如,1941年6月26~28日,步兵第100師所屬部隊在明斯克城下戰鬥中重創德軍步兵第35師和第25裝甲師,殲滅其一個步兵團和一個裝甲團、一個半摩托車營,擊毀坦克100餘輛、裝甲車13輛、反坦克炮23門。該師全體軍人在葉利尼亞城下勇敢堅決地進行戰鬥。
1941年9月初,該師在第24集團軍突擊集團編成中實施進攻,突破葉利尼亞以北德軍防禦陣地,切斷葉利尼亞—斯摩棱斯克鐵路線,從縱深中包圍了該地的德軍集團。該師堅決果敢的戰鬥行動,對粉碎德軍和收複葉利尼亞具有重大意義。蘇聯近衛軍的隊伍是在偉大衛國戰爭多次交戰中成長起來的。
1941年9月21日,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9月26日,步兵第107師、第120師、第64師均被授予近衛軍稱號,分別改名為近衛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師,近衛步兵第5師、第6師、第7師。
1941年11月18日,步兵第319師因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表現無比英勇頑強,改為近衛步兵第8師。1941年11月26日,步兵第78師因在莫斯科城下伊斯特拉方向對德軍作戰中連戰皆捷,被改為近衛步兵第9師。坦克兵成為近衛部隊的有坦克第4旅被改名為近衛坦克第1旅。該旅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戰功卓著。10月初,該旅在近衛步兵第1軍編成中作戰,向奧廖爾—圖拉方向挺進,在姆岑斯克地域與德軍突擊的坦克集團遭遇。
該旅所屬部隊廣泛設伏,數日之內,遏製德軍兩個裝甲師的多次突擊,並在戰鬥中擊毀坦克133輛。騎兵在蘇聯近衛軍的戰史上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1年11月26日和12月25日,騎兵第2軍、第3軍和騎兵第5軍分別改名為近衛騎兵第1軍、第2軍和第3軍。炮兵在莫斯科接近地,同德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炮兵第440、471、555、274團,反坦克炮兵第289、296、509、760團,上述部隊因在戰鬥中表現出的英雄主義、大無畏精神和高度組織紀律性,而於1942年1月8日亦被授予近衛軍稱號。反坦克炮兵第280團是近衛反坦克炮兵第一個團隊。
1941年10月,該團配屬步兵第316師,在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南德軍坦克集團進攻方向,組織了堅不可摧的反坦克地域,並於1941年10月25日的戰鬥中,擊毀德軍坦克37輛。
1942年1月8日,摩托車第36團和通信兵第12團被改為近衛團。
1941年12月6日,紅旗殲擊航空兵第29團是近衛航空兵第一個團隊。該團飛行員在戰爭爆發後僅兩個半月時間就擊落敵機47架。同一天,被改稱為近衛航空兵團的還有:殲擊航空兵第526團、第155團和第129團,俯衝轟炸航空兵第31團和強擊航空兵第215團。水魚雷航空兵第1團、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殲擊航空兵第5團、第13團和紅旗北方艦隊混成航空兵第72團,因出色完成各項複雜的戰鬥任務,發揚了英雄主義精神,於1942年1月18日均改為近衛團。
1942年4月,被授予近衛軍稱號的艦艇有:“紅色高加索”號巡洋艦,“剛毅”號驅逐艦,“馬爾季”號布雷艦,“T-205”號掃雷艦,“Д-3”號潛艇,“M-171”號潛艇,“M-174”號潛艇,“K-22”號潛艇。1942年6月18日,“紅色克裏木”號巡洋艦改為近衛巡洋艦。
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凡榮獲近衛軍稱號的部隊和兵團,均授予近衛軍軍旗。近衛集團軍軍旗旗麵由紅色絲綢製成,邊緣裝飾以金色流蘇,尺寸為145×115厘米。正麵中央刺繡有直徑60厘米的近衛軍徽章圖案,在其上方為俄文“消滅德國侵略者”口號,下方是部隊的名稱。在旗麵的3個邊緣處刺繡有金星、鐮刀和斧頭圖案。軍旗的背麵,中央為列寧刺繡頭像,其直徑為48×46厘米,上方是“為了祖國”標語,下方則是蘇聯的俄文縮寫。軍旗旗杆為木質,長2.5米,直徑4厘米,顏色為深棕色,頂端裝有金屬箍並係有兩條金色飾帶。其他級別近衛軍部隊的軍旗與近衛集團軍軍旗基本一樣,隻是旗麵中央的近衛徽章沒有橡葉飾,尺寸也縮小為38×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