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是古今中外一種隆重的軍事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和大型軍事演習時進行。閱兵儀式起源很早,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便已有閱兵的活動。
我國春秋時期亦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如齊桓公6年8月,曾舉行“大閱”。近年挖掘出來的秦陵兵馬俑,就很像古代閱兵的陣式。
18世紀以後,在西歐等國廣泛普及閱兵活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軍統帥如斯大林、艾森豪威爾、丘吉爾、戴高樂等,都很重視閱兵,經常舉行各種盛大的閱兵活動。
現代的閱兵,受閱部隊多,禮儀時間較長。一般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
閱兵式是指首長或貴賓在閱兵指揮員的陪同下,乘車、騎馬或步行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分列式是指受閱部隊列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首長的檢閱。受閱時,受閱的地麵部隊編組成若幹徒步或機械化方隊,以護旗方隊為前導行進,並配置有司禮部隊、軍樂團等。閱兵進行時,受閱的空中飛行梯隊也依次飛過檢閱台上空。
我國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和1984年10月1日35周年的國慶大典時,都曾在首都天安門廣場舉行規模盛大的閱兵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