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特工靈活善變,有“靈猴”之稱。法情報機關有對外安全總局、國防保衛與安全局、軍備總局、軍事研究總局等等,均由國防部管轄和指揮。各個情報機構都從事秘密工作,彼此封鎖,而各自任務和目標不十分明確。1989年4月,法國成立了“部際情報委員會”,旨在協調各情報機構之間的行動。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又稱第七局、法國國外安全總局、法國國外情報局,縮寫為DGSE。對外安全總局的前身是戴高樂領導的中央情報局,1946年改名為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1951年建立第七處,其任務是使用技術和秘密手段獲取情報,它擁有一個被人稱為“秘密行動分局”的秘密情報網。
對外安全總局的總部原先設在巴黎第二十區莫蒂埃大街的多萊爾遊泳池附近的舊兵營裏,故有“遊泳池”的代稱。1993年在賽納·瓦德尼省的努瓦西勒賽克建立了一座現代化的新總部,這個新總部就成為法國最大情報中心。
對外安全總局是法國最大的情報和反間諜機關。該局雖然在體製上僅僅是國防部的一個單位,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國家級的情報和反間諜機關。它統轄著全國的秘密情報工作,其情報活動職能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相當,而反間諜工作職能和美國聯邦調查局相當。對外安全總局共有工作人員3000餘人,財政預算經費約5億法郎。
對外安全總局的主要任務是:全麵搜集國外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和
恐怖主義活動等各種情報;負責偵破在國外從事的有損於法國國家利益的各種陰謀活動;監聽外國的通訊聯絡信號和破譯密碼;對外國的某些反對派勢力和人物進行綁架或暗殺。
對外安全總局總部下設四處、一台、一署,即情報調研處、行動處、反間諜處、總務處、無線電監聽總台及情報評價和預測規劃署。
情報調研處的任務是:負責搜集和分析國內外情報、派遣間諜,並負責指揮國外情報網。
法國反恐部隊訓練有素,他們在國家安全部門的領導下,可以隨時奔赴世界各地執行反恐任務。
行動處的任務是:在國外進行跟蹤、監視、綁架和暗殺,製造政治顛覆事件,並負責對付恐怖分子的劫機、劫船、綁架人質案件。該處還指揮著空中突擊隊、海上突擊隊和別動隊三支特種部隊。
反間諜處的任務是:在國外對敵方進行監視和策反,並且保護本國特工人員在海外的安全;負責監督本國海外情報網的可靠性,防止敵人滲透;核實所搜集的海外情報是否準確;監視外國的科技間諜和恐怖分子的活動。
總務處:負責全局預算和行政管理。
無線電監聽總台:負責截收各國通訊信號、破譯密碼。
情報評價和預測規劃署:由一些老資格情報官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對各種渠道搜集到的情報進行綜合處理,鑒別真假,做出評價,劃分等級,並根據情報的價值提出谘詢意見,呈報有關部門。
除了對外安全總局,法國還有其他特工情報性質的機關,如:
領土監護局:又稱本土警戒局、領土安全保衛局、領土監護司等。縮寫為DSF。領土監護局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由法國運動時期,是法國內政部國家警察總局所轄的反間諜機構,也是國家警察的一部分。
領土監護局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國內的反間諜、反顛覆和反恐怖工作,其性質和職能大體上相當於美國聯邦調查局。其總部設在巴黎的索塞斯街。總部下設技術處、反間諜處、反恐怖處、保安處、行動處和秘密情報人員處。反恐怖處下設兩個科:一個科負責對付歐洲和中東的恐怖分子,另一個科負責對付拉美和古巴的恐怖分子。該局約有警察2500名。
該局原先將四分之三的技術手段用於對付內部戰爭,後在反間諜和反恐怖的行動中獲得卓著的成績。譬如1983年4月,法國政府根據領土監護局提供的證詞,曾一次驅逐了47名蘇聯外交官,引起了世界性轟動。
電子情報旅:法國1993年成立的電子部隊,人員編製為4000人,基本為步兵組成。電子情報旅是由分散在法國各武裝力量中的有關人員和搜集處理情報的單位合並而成的,統一由陸軍指揮部調動指揮。
電子情報旅全部使用現代化情報工具,大部分是從美國購置的。比如4個空中預警係統、2架C—160“協和”式飛機、1架DC—8“薩裏格”式飛機和一些FICR“幻影”式偵察機,以及各種水麵艦艇。“赫利俄斯”軍用衛星也於1994年投入使用,從而打破了美蘇(俄)對衛星情報搜集的壟斷。
電話偵控部:法國社會情況複雜,各種不同思想傾向和各種類型的人員,如舊海外殖民地的流亡者、難民、極左或極右的政治活動家、各國的間諜情報人員和各黨派團體的成員等等,進出頻繁。為了從這些複雜的人員周圍獲取情報,法國政府就設立這個獨特的電話偵聽機構。它由總理直接管轄,其任務是專門偷聽各種各樣的電話。它裝備電話號碼倒查設備,能及時查出打電話的人所用電話的號碼。據說在70年代,巴黎就有1500部電話被電話偵控部竊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