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日本鼴鼠——美人計獲取大情報(2)(1 / 3)

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吉川伺機把自己搜集的情報全燒毀。當這些材料的最後一片紙化為灰燼時,一隊美國憲兵衝入了領事館大門,日美雙方的駐外人員都被對方作為人質扣押。不過,美國人當時並未發現他從事間諜活動的情況。後來,日美兩國交換外交官時,吉川被釋放回國,受到了日本大本營的重獎。

除吉川外,日本向德國借用一名德國間諜到珍珠港活動,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立即推薦屈恩一家前往。原來,屈恩17歲女兒蘇西·露思曾是戈培爾的情婦,但戈培爾對她已不感興趣,正好順水推舟,賣日本一個人情。

1935年8月15日,屈恩一家4口抵達檀香山,在瀕臨大海處買了一所小別墅,從那裏恰巧可以俯視珍珠港。從1939年開始,他們奉命幫助日本設法搜集有關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所有情報。於是,屈恩一家開始忙碌起來。

屈恩裝扮成一名曆史學家,到處溜達,東看西看。美麗動人的露思則施展美人計,頻頻約會美國軍事要員,後來甚至和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訂婚。露思與母親還在珍珠港開設了一家美容院,向顧客提供最優惠的服務,不久這裏便成為許多高級軍官夫人經常光臨的地方。從這些習慣於信口開河的軍官夫人口中,露思也得到了不少軍事機密。屈恩剛滿11歲的兒子約阿希姆也當上了小間諜。

搜集到情報後,屈恩一家把它們秘密交給日本總領事喜多。吉川猛夫到珍珠港後,他們開始采用燈光傳遞消息的古老辦法:由屈恩在自家別墅的頂樓向外打出送情報的信號暗語,而吉川則在遠處的日本領事館內拿著雙筒望遠鏡看。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日本海軍對珍珠港內的一舉一動都清清楚楚。

1941年12月7日,日本集結了擁有31艘戰艦的大型艦隊,對美國的珍珠港實施了毀滅性襲擊。

日本情報部門曾根據間諜提供的情報,繪製了一幅詳盡的美軍軍情水文圖,上麵用日語標著珍珠港的軍事目標。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集中了一支擁有31艘戰艦的龐大艦隊(其中包括6艘航空母艦和353架飛機),神不知鬼不覺地駛過幾千裏的大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被世人公認為是世界上防禦最強的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發動了突然襲擊。僅僅2個小時的時間,就使美麗的軍港變成了美軍的墳墓。除了海軍基地所受的損失外,美國損失了18艘艦艇,161架飛機和3500名人員。

經濟情報特工

美國人馬文·吉·沃爾夫在其《日本的陰謀》一書中寫道:“日本在國際上運用剽竊、仿造、賄賂、背約、傾銷以及嚴格限製進口等一係列方法,終於從一個戰敗國、少資源的國家,在不長的時間內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大國,這是由於日本人很好地利用了情報的結果。”

早在1958年4月,日本通過國會立法,正式組建了專門從事以海外為重點的經濟情報機構——日本貿易振興會。幾乎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出現

一個新的經濟、政治以至軍事動向,或是在生產技術方麵有某種新的發展,很快就會有日本人來進行了解和研究。

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工業機器人是美國於1961年製造出來的,日本川崎公司根據搜集來的情報,於1968年首次從美國引進機器人,接著便開始仿造。到1982年,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可編程序的機器人共3.1萬台,其中日本占了1.3萬台,居世界首位,而美國卻退居第二位了。

日本靠經濟情報人員對美國技術的盜竊,製造出了比美國更先進的機器人。

過去,日本生產小汽車的技術很落後,製造商不但沒有生產小汽車的技術能力,甚至也缺乏裝配小汽車的經驗。但當他們從情報中預測到小汽車在世界上將會有很大市場的時候,便迅速采取措施從英國、法國取得生產小汽車的先進技術,在不長的時間內,日本小汽車工業便發展起來。到1983年,日本生產小汽車的數量也已躍居世界首位,並且大部分出口到世界各國。菲律賓小汽車市場在1960年以前,幾乎全部由美國占領,而今天則已成為日本小汽車的天下。

當澳大利亞發現儲量豐富的鋁釩土礦之後,日本的三井公司立刻派人和澳大利亞聯係,並毫不猶豫地在那裏建立了“三井鋁釩土公司”。津巴布韋於1980年3月宣布獨立,時隔不久,一個由日本貿易界組成的44人代表團就來訪了這個國家。

日本的情報活動曾引起許多國家的不安,其中尤其是美國。美國各大公司紛紛加強了對日本的情報封鎖,限製輸出那些可能導致日本擴大對美國出口的技術,而日本則力圖通過更加隱蔽的手段來突破封鎖。1983年在美國發生的“產業間諜事件”,說明了美日之間情報封鎖與反封鎖鬥爭的激烈狀態。當時,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了日本的日立公司和三菱電子公司駐美國的雇員,指控這幾個日本大企業把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計算機機密從舊金山附近的矽穀偷運去日本。美國專家們報告說:“日本人在加利福尼亞州和馬薩諸塞州的美國高級技術中心,到處搜尋工業情報。”一位情報觀察員說:“他們(日本的情報人員)很活躍,他們懂得如何使用他們得到的一切,並使之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