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未來軍事與信息化戰爭(1)(1 / 3)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信息技術為主的一大批高新技術群相繼問世,並被迅速地應用於軍事領域,導致了軍事高技術的出現。隨著以電子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處理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獲取、處理和傳遞手段發生了質的變化,可用一個完善的信息控製係統,對各種信息化的資源予以優化,用信息流控製物質流、能量流,使其發揮最佳效能。

(第一節)認識信息化戰爭

一、信息化戰爭是什麼樣子

與傳統的戰爭相比,信息化戰爭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一是信息成為主導。在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是核心資源,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爭奪製信息權成為敵對雙方對抗的焦點。美國高級軍事專家艾略特·科恩在《戰爭的革命》一書中指出:“在未來戰爭中,對信息的爭奪將發揮核心作用,可能會取代以往衝突中對地理位置的爭奪。”在信息化戰爭中,誰掌握了製信息權,誰就掌握了戰鬥乃至整個戰爭的主動權。因此,爭奪製信息權的鬥爭將異常尖銳和激烈,並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爭奪製信息權的鬥爭,主要圍繞信息獲取、傳遞和處理這三個環節展開,並以電子戰和網絡戰為主要形式,信息化戰爭中的各種信息係統往往是敵方攻擊的主要目標。

二是係統綜合集成。信息時代的戰爭,是以信息化武器裝備係統為物質基礎所進行的戰爭。信息化的武器裝備係統,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一體化武器裝備係統。信息化戰爭的任何一個作戰單元、作戰平台、C4ISR係統、武器裝備係統、後勤保障係統等,都實現了信息化,並通過信息傳輸係統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覆蓋整個戰場的高度一體化的信息網絡,可為網內的信息終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服務,網內任何兩個信息終端都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通信或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三是戰場髙度透明。信息化戰爭可實現多種信息源的融合與分類,將各種偵察手段獲取的信息和戰場情景實時傳輸到各個作戰單元,使各級指揮員和士兵都能及時準確地獲取、傳送、交換和利用戰場信息,共享一幅不斷更新的、清晰完整的戰場畫麵,了解自己、友軍和敵軍在戰場上的準確位置與活動情況,實現了戰場的高度透明化,大大提高了對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可洞穿敵方的意圖,並先敵而動,為掌握戰場主動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是打擊日益精確。武器裝備性能的提高,使遠程精確打擊成為信息戰中的基本火力突擊樣式,而地毯式轟炸、麵積射擊將退出曆史舞台。火力突擊的準確、幹淨、利落,主要是大量使用智能武器所致。這些武器包括製導炸彈、製導炮彈、製導子母彈、巡航導彈、末端製導導彈、反輻射導彈等,它們利用傳感器捕捉聲波、電波、可見光、紅外線、激光甚至氣味、氣體等一切可利用的直接或間接目標信息,再通過計算機對這些信息進行鑒別分析,從而自主地識別、攻擊目標。

五是作戰空間多維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性能的提高,使信息化戰爭作戰空間不斷擴大,戰場由傳統的“陸、海、空”三維一體演變為“陸、海、空、天、電、網、心”七維一體,以下簡稱“七維”。即使較小規模的戰爭,信息作戰也將在相當廣闊的範圍內進行。同時,戰場空間的擴大,武器精度的提高,也使兵力分散與火力集中成為可能,戰場兵力密度逐漸減小,戰場前方與後方的界限日漸模糊。信息化戰爭的打擊目標重點也從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轉變為破壞與摧毀敵人經濟基礎設施,“非接觸性作戰”成為主要的作戰方式。

六是作戰節奏加快。數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了信息的實時獲取、實時傳遞、實時處理,使▼信息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流動速度空前加快;係統綜合集成,使各級指揮員可以實時掌握戰場態勢,及時指揮控製協調;戰場的高度透明,機動能力的提高,使部隊能夠及時捕捉戰機,迅速采取行動,縮短了部隊的反應時間;廣泛的精確打擊,使得作戰係統的毀傷效能劇增,打擊直指要害,加速了戰爭進程。

二、信息化條件下如何作戰

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信息優勢的原則

信息優勢是指在信息化戰爭中,己方在信息力量、信息態勢及信息活動上與敵對比所具有的是指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軍隊指揮控製係統、戰場信息網絡的功能、信息戰部隊的人員及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情況、體製編製對信息化作戰的適應性等;信息態勢,主要是指信息作戰部隊的兵力兵器在部署或行動中所構成的陣勢或形態;信息活動,主要是指對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使用的情況。在信息化戰爭中,由於信息、信息處理和通信網絡已成為軍事活動的核心,同時也是實施正確而有效指揮的重要依據,為奪取作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條件,誰能更早、更準確地比對手獲取相對完全、有效的信息,取得信息優勢,誰就能掌握主動權,掌握先機之利,就會為製定正確的決策和取得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因此,信息化戰爭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取得和保持信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