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的全維對抗總是在三類對抗戰場空間中進行的,這就是常說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和感知空間。現代物理空間既包括機械化時代的傳統物理空間,又包括信息物理空間(諸如摧毀/偷竊計算機、信息設施、通信節點和線路及與作戰對抗直接相關的各種信息庫、數據庫等)。這種戰場對抗空間可稱為“硬”對抗戰場空間,為達成“硬”對抗作戰目的所使用的各種武器稱為“硬殺傷”型信息化高新技術武器。它們主要包括動能武器、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精確製導炸彈、精確製導魚雷、精確製導水雷、反輻射武器、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離子束武器、電磁脈衝武器、生物炸彈、氣象武器、納米武器、地震武器、新生化武器、基因武器、臨近空間武器、太陽武器以及各種信息化作戰綜合武器平台(如電子化飛機、艦艇、潛艇、坦克、直升機、無人機、導彈防禦係統等)
二、信息戰中的武器樣子
可以斷言,今後世界上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戰爭,都將是一場“七維”一體化的高技術戰爭。因此,快速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體係,充分發揮空天一體信息作戰力量的決定性作用,將是現代戰爭發展的必然趨勢。
信息化武器裝備體係是指由多個互相聯係、互相製約的信息化武器裝備係統所構成的複雜有機整體。通常,多個零部件構成單件武器裝備,多種武器裝備構成武器裝備係統,而多個武器裝備係統才可構成武器裝備體係。
三、信息戰中
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技術支撐體係,是指支持信息化戰爭的武器裝備及其係統的研究、設計、製造、試驗、使用、訓練、維護和訓練技術的總和。運用高新技術成果創造的軟、硬物質手段和有關知識、技能進行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的顯著特征。在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技術支撐體係中,不僅包括現代戰爭實踐中應用的髙技術,而且包括可能用於未來信息化作戰的技術,以及尚處於研究、試驗階段對未來信息化戰爭具有重要價值的技術。
這些技術大致可分為四類,即基礎技術、主體技術、綜合技術和新型技術四大部分。
(1)基礎技術是支撐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技術基礎,也是從物理上實現信息化作戰最基本的技術和根基。它主要包括信息化武器裝備元器件製造技術和應用技術,具體由生化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電真空技術、柔性製造技術和納米技術等構成。
(2)主體技術是支撐信息化武器裝備的技術主體,也是從功能上實現信息化作戰的綜合集成技技術等;控製決策技術包括計算術和核心。它主要包括實現信息獲取、傳遞處理與控製功能的技術,具體由信息獲取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及其控製決策技術等構成。其中,信息獲取技術主要包括偵察與監視、定位與引導、火控與製導;信息傳遞技術包括軍用衛星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數據鏈通信技術等;信息處理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存儲技術、人機界麵技術、數據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數據融合技術和輔助決策機輔助決策技術、信息控製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
(3)綜合技術是支撐信息化作戰的綜合應用技術,也是解決作戰應用中各種問題的技術,它主要包括體係結構技術、係統集成技術、計算機軟件技術、網絡通聯技術、數據鏈技術、網絡對抗技術、隱身技術和係統建模與仿真技術等。
(4)新型技術主要指新型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新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主要包括定向能技術、電磁發射技術、新燃料技術、電磁輸能技術、太陽能技術、核能技術等;新材料技術主要包括複合材料、隱身材料、特種材料技術等;特別值得關注的新信息技術是數字化地球技術、數字化士兵技術和全球柵格技術等。
決定武器裝備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但主要是武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機動化水平及生存能力,而提升它們的主要關鍵技術可以歸納為:
(1)先進總體設計與實現技術;(2)目標探測、識別與隱身技術;(3)慣性導航及組合導航技術;(4)精確製導與複合/融合製導技術;(5)現代測控與KKV技術;(6)現代數據分析與信息融合技術;(7)計算機網絡與“數據鏈”通信技術;(8)複雜戰場環境與信息對抗技術;(9)指揮控製與綜合電子信息技術;(10)地麵、海上及空天試驗技術;(11)係統建模與仿真技術;(12)計算機與計算科學技術;(13)無人機係統技術等。
四、未來信息戰中的裝備發展
1.總體發展趨勢
在軍事高技術的推動下,當今武器裝備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點,這就是充分利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成果,在實現軍事技術整體躍升的基礎上,重點實現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和無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