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類在對外層空間進行開發利用的同時,也把太空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軍事領域近年來,隨著軍用航天技術的日益成熟,世界一些軍事強國競相將軍事“觸角”伸向太空,使太空成為繼陸、海、空三維戰場後的又一個嶄新的戰場I展望未來,一種以宇宙空間為主要戰場,以軍用航天器為主要作戰力量,以奪取空間控製權為主要目的的新的作戰樣式——太空戰登上戰爭舞台的日子將不會久遠。
(第一節)認識太空戰
綜觀20世紀的戰場,人類戰爭從傳統到現代,從平麵到立體,從陸、海、空三維立體到陸、海、空、天、電子信息五維一體,從地麵戰場到天際戰場。雖然未來太空大戰的樣式隻是初見端倪,但緊盯著未來戰爭,力求“先算”為勝的軍事家們都在認真分析和研究天戰的基本特點,以尋求製勝之道。
一、太空“殺手”密布
反衛星武器形形色色,但從其殺傷機理看,前已經研製和正在研製的反衛星武器主要分為四種類型。
(1)核導彈反衛星武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彈頭在目標航天器附近的爆炸,由爆炸產生強烈的熱輻射、核輻射和電磁脈衝效應將航天器結構部件與電子設備摧毀,或使其無法繼續工作。核導彈反衛星武器的優勢十分明顯,它不僅作用距離遠,而且殺傷半徑也十分大,所以在武器本身製導精度較差的情況下,仍能對目標進行可觀的破壞。但它的缺點是精確度較低,而且附加破壞效應大,很容易給己方衛星造成威脅,而且一旦使用,極有可能引發核大戰危機。
(2)動能反衛星武器。依靠高速運動物體的動量對目標進行破壞,動能反衛星武器通常是利用火箭推進的方式把彈頭加速到很高的速度,並使它與目標航天器發生直接的碰撞而將其擊毀。同時彈頭攜帶的高能炸藥爆破裝置會在目標附近產生爆炸,也可以通過爆炸所產生密集的金屬碎片或散彈將目標擊毀。當然,要采用這種殺傷手段的反衛星武器就需要高度精密的製導技術,例如美國曾經研製的F—15飛機發射的反衛星導彈就能直接命中目標並將其摧毀。
(3)定向能反衛星武器。定向能反衛星武器通過發射高能激光束、粒子束、微波束,直接照射與破壞目標。采用這幾種射束的武器分別稱為高能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與微波武器。定向能反衛星武器有很鏘點,這種殺傷手段空間目標方麵可以重複使用,而且速度快、攻擊區知擴,但相對應地,其技術難度也較大,容易受天氣影響,毀傷目標的效果難以評估。
(4)反衛星衛星。反衛星衛星是一種帶爆破裝置的衛星,它在與目標衛星相同的軌道上,利用自身攜帶的雷達紅外裝置去探測與跟蹤目標,然後靠近到目標衛星數十米範圍之內,將載有高能炸藥的衛星戰鬥部引爆,通過爆炸所產生的大量碎片將目標擊毀。
目前,美國陸軍和空軍都在加緊研製反衛星武器。陸軍除研製地基動能反衛星武器外,在地基激光反衛星方麵’主要研製“自由電子激光器”和“中紅外先進化學激光器”。前者輸出功率高,能摧毀中高軌道衛星,是激光反衛星武器的首選“利劍”;後者輸出功率有限,且波長長,主要用於幹擾衛星正常工作和研究試驗。空軍主要致力於研製機動性能更強、威力更大的機載和天基激光反衛星(反導)武器。按照美軍設想,激光器可以安裝在飛機上,裝備激光器的戰鬥機將可以摧毀敵方的在軌衛星。美空軍的機載激光和天基激光武器的研製都巳取得較大進展。
二、太空作戰
1.太空保障戰
是指運用太空被動式武器係統,為各戰場上的軍事行動提供各種保障的軍事活動。包括各種具有偵察能力航天器的使用,為地麵部隊或太空部隊提供可靠的、十分有價值的敵地麵和太空信息;利用運載火箭、航天飛機等運載工具,在地麵與外層空間進行物資、人員輸送以及為太空部隊提供、儲備所需武器裝備,並對太空武器裝備進行保養、維護等軍事活動。
2.太空封鎖戰
主要是指使用天基武器係統,對進入太空或經過太空戰場的敵航天器進行封鎖打擊,以阻止敵方向太空戰場增援,孤立敵太空部隊的作戰行動。封鎖、攔截敵運載火箭、航天運載工具,阻止敵沿航天通道向太空戰場增援是其主要作戰行動。
3.太空破襲戰
主要是指對敵太空戰場中的衛星、空間站、軌道平台等空間武器裝備進行襲擊和破壞的作戰行動。反衛星作戰、天對天作戰、地對天作戰等是其主要作戰樣式。眾多的作戰方式中,反衛星作戰是最常見的作戰樣式,就是以攔截衛星和反衛星導彈、天基動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摧毀或破壞敵方的衛星。
4.太空防禦戰
是指為保護己方在太空戰場中的各種軍用或民用航天器的安全,而在外層空間進行的防衛性作戰行動。積極摧毀敵天基攻擊性武器係統;采用隱身技術削減敵偵察係統的作用;以機動變軌方式躲避敵主動式太空武器的偵察和打擊;運用高技術手段主動進行防護等是其主要作戰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