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中東戰爭(1)(2 / 3)

赫茨爾建立猶太國的主張得到了歐美猶太人的大力支持。1897年,在赫茨爾的領導下,歐美的猶太複國主義者在瑞士巴塞爾舉行了首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決定成立全世界統一的世界猶太複國主義組織,赫茨爾當選主席。

這次大會在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標誌著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從分散的地區性運動進入世界性的有組織的政治運動。

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得到了英美等國的支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為打敗德國,瓦解奧斯曼帝國,稱霸中東,以承認和支持奧斯曼帝國境內阿拉伯人在戰後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獨立國家為條件,取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

但英國又背著阿拉伯人同法國簽訂了處理戰後奧斯曼領土的《塞克斯--皮科爾協定》。協定除劃分兩國的勢力範圍之外,規定巴勒斯坦由“國際共管”。爾後,在1917年11月,英國發表了支持猶太複國主義的《貝福爾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

1917年11月6日,英國軍隊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領全境。1920年國際聯盟給予英國以管轄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權”。1921年,英國政府以執行《貝福爾宣言》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西部仍為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總督直接統治。

在英國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大規模遷入巴勒斯坦,特別是在《貝福爾宣言》發表和英國委任統治之後,巴勒斯坦猶太移民成倍增長。

據統計,1917年4月,《貝福爾宣言》發表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不超過5萬,1939年猛增到44.5萬多人,已占巴勒斯坦居民總數的1/3。

猶太移民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和技術,以及英國委任統治當局的庇護,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許多城市和工業,使阿拉伯人的工商業受到很大的打擊。猶太人還建立了“哈加納”、“伊爾貢”、“斯特恩集團”等秘密武裝組織。從而使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矛盾和衝突日益加劇。

美國有幾百萬猶太人,它從一開始就支持猶太複國主義。早在1917年10月,美國總統威爾遜就向英國政府表示他對《貝福爾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國在巴黎和會是提出“關於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的建議”,“猶太國一旦成為事實,國聯就立刻承認巴勒斯坦為猶太人的國家”。1922年6月30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一項支持《貝福爾宣言》的決議。同時,在經濟是開始滲入巴勒斯坦。

為擴大美國在中東的勢力範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大力扶持猶太複國主義,排擠英國。1943~1945年間,美國國會通過了讚成在巴勒斯坦無限製移民和建立猶太國家的決議和宣言,但同時,也加深了阿猶矛盾。

巴勒斯坦分治

1942年2月,英國把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聯大”根據英國的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巴勒斯坦問題。1947年9月16日,聯合國第二屆大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進一步研究巴勒斯坦問題,美蘇代表主張在委任統治結束後立即進行分治,他們的主張獲得通過。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於1948年8月結束,其後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麵積11000多平方公裏,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約旦河以西地區和加沙地區;猶太國麵積14000多平方公裏;使耶路撒冷市成為一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有聯合國管理。

聯合國分治決議一通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國家紛紛舉行示威,反對分治。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維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運動,而猶太複國主義者認為,“聯大”分治決議的通過是個大好的時機,決定采用武力建立猶太國。在美國的支持下,猶太建國協會征集17~25歲的猶太青年入伍,同時,美國以優惠的價格向猶太複國主義者提供價值千萬美元的製造軍火的機器和武器裝備。

1947年11月30日清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猶混合的城鎮,爆發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激烈武裝衝突,這被稱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戰爭”的開始。之後,在1948年1月~3月,雙方不斷發生衝突。

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同日,猶太複國主義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國。15日,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戰爭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