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1 / 3)

人民革命起義知多少

1黃花崗起義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半島檳榔嶼召開會議,同黃興等人商定在廣州舉行起義的計劃。1911年初,他們在香港建立了統籌部,由黃興、趙聲分別但任正副部長,負責廣州起義的領導工作。孫中山親自到歐美各國華僑中募集起義經費,購買武器。黃興組織了一支800人的敢死隊,作為起義的中堅力量,並在廣州設立了近40處秘密機關。

起義的日子原定於4月13日。4月8日,同盟會會員溫生才暗殺了廣州將軍孚琦,清政府在廣州戒嚴,並到處搜捕革命黨人。起義日期被迫推遲。敢死隊員事先寫好了絕命書,紛紛表示願為革命犧牲。林覺民在給妻子的訣別書中寫道:我決心“以天下人為念”,“為天下人謀永福,甘願犧牲生命和家庭幸福”。

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在廣州小東營起義指揮部召集隊伍,作好起義部署,然後率敢死隊130餘人直撲兩廣總督衙門。總督張鳴岐聞風而逃,起義軍放火焚燒了總督衙門。敢死隊衝出後,和清軍大隊人馬相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黃興右手負傷斷了兩指,仍舊堅持指揮戰鬥,用左手打槍。喻培倫胸前掛著滿滿一筐炸彈,邊衝鋒,邊投彈,所向披靡。許多革命黨人在激戰中壯烈犧牲。經過一晝夜的戰鬥,起義隊伍傷亡慘重,被迫退出戰鬥,起義失敗。

在這次起義中,革命黨人共犧牲100多人,廣州人民收斂到烈士屍骸72具,合葬在廣州黃花崗,稱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因此,這次起義被稱為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在黃花崗烈士陵園上題寫了“浩氣長存”四個大字。這次起義震動了全國,不久就爆發了武昌起義。

2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突然槍聲大作,爆發了埋葬清王朝統治的武昌起義。

1911年夏,黃花崗起義、四川保路運動像一排排巨浪猛烈地衝擊著清王朝這條快要傾覆的破船。9月,在同盟會的影響和推動下,湖北文學社和共進會準備在武昌起義。9月2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的代表在武昌胭脂巷舉行聯席會議,成立了湖北革命軍指揮部,由蔣翊武任總指揮,孫武任參謀長。由於革命黨人長期在湖北新軍裏宣傳革命思想,新軍成為起義的主要力量。

10月9日,孫武等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裏製造炸彈,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趕來,搜去了革命黨人的名冊、起義時用的旗幟和文告,起義計劃泄露。蔣翊武立即通知革命黨人,在當晚發動起義。可是,通知剛剛發出,起義總部就被清軍包圍,蔣翊武在混亂中逃走。

10月10日,武昌全城實行戒嚴,各兵營之間禁止往來,敵人按名單搜捕革命黨人。當晚7時,武昌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打響了第一槍,率先衝向楚望台軍械庫奪取槍支彈藥。接著,步兵、炮兵和軍校學生約五營兵力也聞風起義,先後投入戰鬥。第二天,起義軍攻占湖廣總督衙門,占領了武昌城。11日夜到12日晨,漢口、漢陽也先後被革命軍攻占。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取得了勝利。這一年是舊曆辛亥年,曆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勝利後,成立了湖北軍政府,推舉原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此後,在武昌起義的影響下,全國有14個省先後宣布獨立,腐敗的清政府終於被推翻。

3南昌起義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大地被白色恐怖籠罩著。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臨時中央政治局決定舉行武裝起義。由周恩來負責成立起義總指揮部,具體部署起義計劃。當時,參加起義的部隊是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掌握的一部分國民革命軍,共3萬多人。賀龍擔任起義軍總指揮,葉挺擔任前敵總指揮,劉伯承擔任參謀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革命軍隊建立了。

8月1日淩晨2時,起義開始。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下,起義軍向反動軍隊發起猛烈攻擊。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消滅敵人1萬多人,繳槍1萬多支,勝利地占領了南昌城。

8月3日,國民黨反動派從南京、武漢、廣州調集軍隊鎮壓,起義軍分批撤離南昌。在廣東東部,起義軍在同敵人優勢兵力作戰中失利,損失慘重。一部分起義軍和海陸豐農民起義軍會合,建立革命政權,進行土地革命。一部分起義軍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到湖南南部,進行遊擊戰爭。1928年4月,朱德率領的起義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軍會師,共同擴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第一次嚐試,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軍隊誕生的光榮節日。

4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會後,毛澤東到湖南準備秋收起義。他把中國共產黨掌握的原武昌國民政府警衛團、平江和瀏陽的農民軍、安源的工人武裝約5000人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親自擔任前敵委員會書記。

9月9日,湖北、江西邊界秋收起義爆發了。工農革命軍從修水、銅鼓、安源分三路進攻長沙。由於敵強我弱,加上革命軍中一些舊軍人突然叛變,革命軍遭受到嚴重損失,撤到瀏陽文家市。毛澤東召開了前委會議,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冒險行動,把部隊轉向敵人統治勢力薄弱的農村,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他率軍南下,在江西永新三灣村對部隊進行改編,在部隊中開始建立黨和各級組織,奠定了新型的人民軍隊的基礎。10月,創建了我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5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重要的武裝起義。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南方爆發了粵桂軍閥混戰,廣州城內兵力空虛。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共產黨人葉挺、惲代英、葉劍英等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發動廣州的工人、農民和士兵舉行武裝起義。

12月11日淩晨3時,廣州起義爆發。起義軍迅速攻占郵政局、電話局、火車站、各區警署以及國民黨的黨政機關,占領了市內絕大部分地區。上午8時,中國第一個城市工農民主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又稱廣州公社)成立了。蘇兆征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葉挺、惲代英、周文雍等當選為委員。廣州蘇維埃政府發表宣言,宣布一切政權歸蘇維埃,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和軍閥,實行八小時工作製,一切土地收歸國有。

廣州起義爆發後,國內外反動派迅速勾結起來,向起義軍反撲。11日下午,停泊在沙麵的美、英、法、日軍艦向起義軍陣地炮擊,反動軍隊也趕來鎮壓。起義軍浴血奮戰了三天三夜,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最後失敗。張太雷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的轉折關頭,向反革命勢力進行的又一次英勇的反擊,是工農武裝奪取政權的一次英勇的嚐試。

6平江起義

1928年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湖南平江農民運動蓬勃發展。軍閥何鍵派獨立第五師前往平江鎮壓。當時,共產黨人彭德懷任這個師的第一團團長,黃公略任第三團三營營長,賀國中任師隨營學校大隊長。在到平江去以前,他們已經做好了起義的準備工作。軍隊到達平江後,中共湖南省委委派滕代遠為湘東特委書記,趕到平江,和彭德懷等人一起策劃起義。

7月22日,彭德懷率領第一團起義,占領了平江縣城。24日,成立了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

平江起義使湖南反動派十分驚恐。7月30日,湖南省主席魯滌平急調十倍於紅五軍的兵力,向平江城撲來。雙方血戰一天一夜。紅五軍為保存革命力量,主動撤出平江縣城,向農村轉移。

在平江起義的影響下,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農民紛紛起來暴動,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初步形成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7百色起義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百色地區,群山起伏,江河奔騰,地勢險要,和貴州、雲南兩省相鄰。1929年12月11日,共產黨人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在百色舉行了武裝起義,點燃了西南地區革命的火焰。

1929年初,中國共產黨派遣一批黨員進入廣西省政府和軍隊中工作。鄧小平和張雲逸利用共產黨員俞作豫和他哥哥廣西省主席俞作柏的關係,把張雲逸安排到教導總隊任副總隊長,兼廣西警備第四大隊長,俞作豫任第五大隊長。張和愈又安排了一批共產黨員到軍隊裏工作。9月底,愈作柏聯合張發奎反對蔣介石,失敗後出走香港。鄧小平、張雲逸決定乘南寧空虛之機,把已掌握的部隊開赴左右江,和韋拔群領導的農民革命武裝彙合。部隊到達百色後,鄧小平主持召開了軍委會議,決定舉行武裝起義,在左右江創建革命根據地,並親任中共右江前敵委員會書記。

12月11日,百色起義爆發並取得了勝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紅七軍由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蘇維埃政府由雷經天任主席,韋拔群任軍事委員。不久,他們選派大批幹部到右江地區各縣開展土地革命,創建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同時,駐在左江龍州的廣西警備第五大隊舉行了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策應了右江地區百色起義,使右江、左江革命根據地聯成一片。

8寧都起義

1931年起,蔣介石命令原屬馮玉祥西北軍的二十六路軍從山東開到江西“剿共”。在第二、三次“圍剿”中,二十六路軍受到重創,困守寧都,進退兩難。“九?一八”事變後,廣大官兵提出“回北方,打日本”的強烈要求,遭到拒絕,不滿情緒與日俱增。當時,二十六路軍暫時由參謀長趙博生主持軍務,他和七十三旅旅長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長季振同等商議,決定於12月14是舉兵起義,加入紅軍。

12月14日黃昏,趙博生召集全軍團以上軍官會議,並派七十四旅手槍隊包圍了會場。趙博生在會上宣布要舉行起義,多數軍官表示擁護,少數反對的被手槍隊逮捕。起義爆發了,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帶頭撕下了國民黨軍的帽徽、胸章,把紅旗插上了寧都城。

起義後,這支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肖光任政治委員,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全軍15萬人從黑暗走向了光明。

9“二?二八”起義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遭受日本殖民統治達50年之久的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但是,由於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倒行逆施,台灣人民仍然處於貧困交加的境地,被迫起來反抗。1947年1月,台北市上萬群眾舉行了反對美帝反對蔣介石的集會遊行。2月初,台北、台中等地也出現了大量反美反蔣傳單。2月27日晚,國民黨專賣局武裝緝私員在台北延平北路毆打女煙販,並開槍打死打抱不平的群眾一人。於是,台灣人民怒吼了,舉行了“二?二八”起義。

2月28日,台北市民舉行罷市、罷工,並結隊到行政長官公署請願。下午1時,國民黨軍隊開槍打死請願群眾三人,打傷三人。憤怒的群眾立即武裝奪取電台,呼籲全省人民支援台北人民的正義鬥爭。很快起義風暴席卷了整個海島。起義群眾占領了國民黨政府駐台的軍政機關,襲擊軍用倉庫、警察局和飛機場,衝擊監獄,釋放囚犯。國民黨的政權機關癱瘓了,起義人民控製了台灣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