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海洋,敞開博大的胸襟,向我們傳遞著靜謐與深邃,寧靜與安詳。它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神秘禮物,是一切物種賴以存活的生命珠鏈。然而,自從一葉竹筏輕輕犁開海麵,蕩開微微水波,就意味著海洋從此將不再是夢中的故園。人類無休止的權力與欲望的紛爭,對於財富和資源的覬覦與掠奪,伴隨著戰艦的傳奇曆程,還有正義與非正義的隆隆炮聲,響徹20世紀的海洋上空。
從獨木舟到木板船,從槳帆戰艦到風帆時代,戰艦經曆著千百年的洗禮和變革,尤其進入19世紀末,隨著技術革命掀起一輪又一輪高潮,蒸汽機械動力、鋼鐵艦體和螺旋槳推進在戰艦上的廣泛應用,使鋼鐵戰艦登上了海戰舞台;而美國海軍軍官馬漢所倡導的“誰取得了製海權,誰就能奪得世界霸權”這一理論,更像一把烈火,點燃了各海軍強國的野心與夢想。他們紛紛用裝有大口徑火炮的重型戰艦武裝海軍,用種種方式炫耀自己的強大戰備武力,就在世界範圍內的軍備競賽拉開帷幕的同時,一場場充滿血腥與悲壯的海戰已經不可避免。
於是,當我們的目光穿透20世紀的重重霧靄,會看到一艘艘刻滿了史詩般悲壯和雄渾的戰艦迎風駛來。它們是多年來一直戰功赫赫最後光榮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裏”號,是曾經不可一世最終慘遭覆滅的戰列巡洋艦“施佩海軍上將”號,是在二戰中驍勇善戰輕傷不下火線的航空母艦“約克敦”號,如果不是戰爭,它們可能至今還穿行在某個海灣,躑躅在某個海峽,向世人展示倨傲的風姿。可正因為經受硝煙和炮火的洗禮,它們有的不得善終,有的一戰成名,功過是非留待後人評說。但是,如果將道義暫且放到一邊,它們當中的每一艘戰艦都實實在在凝結著人類的智慧和心血,承載著時代的發展和文明。
如果說戰艦是件被人利用的道具,那麼一場場寫滿慘烈和哀痛的海戰才是真正的曆史活劇。在火炮的呼嘯聲中,藍色海洋的和平被徹底撕碎了,代之以戰艦的沉沒和士兵的殉葬。日德蘭上空的驚魂,萊特灣燃燒的戰火,珊瑚海彌散的烽煙,中途島響起的號角,每一次血腥拚殺,都在給人類曆史進程帶來劇烈動蕩的同時,改寫著世界的大格局;每一場火力角逐,不僅給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造成深刻影響,也為人類留下難以愈合的創傷。所以,當我們站在曆史邊緣回望那一場場海戰,更多的時候應該持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應該懷有人類特有的反思和自省。
為了讓世人了解20世紀以來戰艦的起源、發展和現狀,以及當今世界各國戰艦的基本概況,本書采用分門別類的方式,利用十一個章節,用詳盡的資料透視戰艦走過的漫長曆史,用真實的筆觸還原戰艦親曆的經典戰役,用豐厚的圖片展現戰艦的威猛莊嚴。同時,我們還可通過不同戰艦的輝煌和沒落,感受海戰武器的迅猛發展,明確海戰理論和作戰形式的不斷變化,領略海戰經驗對戰爭格局和方向的巨大影響。
希望眾多的戰艦發燒友和喜愛軍事的朋友關注《戰艦》,從忠於曆史的角度懷想戰艦走過的滄桑和風雨,從人文關懷的境界體會和平的美好與不易。這應該是《戰艦》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