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還有3個級別共20艘護衛艦,其中“西北風”級8艘、“阿蒂格利爾”級4艘、“智慧女神”級8艘。“西北風”級首艦“西北風”號於1982年1月服役,其後7艘則以1年1至2艘或3艘的建造速度在1985年全部建成服役。“智慧女神”級護衛艦是意大利海軍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建造的一種相對價格低廉但性能不錯的小型護衛艦,首艦“智慧女神”號於1987年2月建成,隨後各批次艦也在1992年初全部建成服役。
6.不可小視的日本
二戰後,戰敗國因和平憲法的限製不能建造大型戰艦,但是日本卻以威脅到自身為由,構建了較為強大的海上自衛隊。20世紀60年代,他們試圖獲得直升機航母,但因遭到美國和周邊鄰國的強烈反對而被迫放棄。然而,隨著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加上美國的支持,日本開始采取推進的方式來實現航母夢。
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海軍建造了“榛名”和“白根”2級所謂的直升機護衛艦,初步構建了直升機航母的基礎技術平台;到20世紀末,日本海上自衛隊又以保障“海外維和使命”和救災名義,建造了2艘近萬噸級的“大隅”級運輸艦,其具有島式上層建築、直通飛行甲板等明顯的航母特征。而隨著排水量達13500噸的所謂直升機搭載護衛艦的下水,日本想進一步發展中、大型航母的計劃昭然若揭。
被媒體稱為“日本曆史上最大的護衛艦”的16DDH(DDH是直升機護衛艦的英文縮寫),無論從外觀、規模,還是從其搭載武器的規劃和設計上來看,都比“大隅”級更加先進,其實應歸為輕型航空母艦範疇。首先,其飛行甲板長195米、全寬40米、艦橋處寬30米,明顯超過了諸多輕型航母的飛行甲板尺寸,完全具備起降直升機和垂直起降/短距飛機的基本條件。其次,艦上的航空設施一應俱全。它設有寬大的機庫,機庫長125米,可容納反潛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大型直升機,即使搭載最新式的F-35B垂直起降/短距飛機也綽綽有餘。據估計,16DDH的飛行甲板和機庫可搭載16架各型直升機和垂直起降/短距飛機。分析認為,其突出的載機攻擊性能決定它屬於航母而非防衛型的護衛艦。第三,艦上裝有新型戰術數據處理係統、電子對抗裝置、衛星通信係統和16號數據鏈,集對空、對海搜索,紅外探測,電子戰控製等性能於一體,具有高度的戰術狀況輔助判斷功能和輔助決策功能,使得16DDH具備了反潛和艦隊指揮能力,是可擔任遠洋艦艇編隊的旗艦。其綜合戰力評價更可居於亞洲最強戰艦行列。
當然,日本的海上力量不僅限於這些,其海上自衛隊是一支兵種齊全、裝備先進、具有較強反潛護航作戰和遠洋機動作戰能力的精銳海軍。以“近江”號為首的5艘超大型艦隊支援補給艦使日本諸島各有1艘大型支援艦作為保障,極大地提升了艦隊的支援能力。此外,日本參、眾兩院在通過日美防衛合作指導方針相關法案之後,更是不斷擴充軍備,開始建造噸位達4600噸、裝備更加先進的多用途導彈驅逐艦,大大提高了對空中和水上目標的攻擊能力。其搭載的新一代艦載直升機計劃裝備阿爾法Ⅱ反艦導彈,使該艦遠可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近可應付日本周邊的事端。另外,日本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將在2015年前建造2艘4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和2艘4萬噸級的醫療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