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特別行動隊(2)(1 / 3)

情況嚴峻、時間緊迫。斯蒂文森確定使用2架滑翔機,由2架轟炸機牽引,襲擊人員分為2組,每組16人。11月19日,2架哈裏法克斯轟炸機,每一架牽引著一架滿載突擊隊員的滑翔飛機從蘇格蘭最北部的機場起飛了。但24小時之後,英國情報部門截獲一份德國公告:“昨天,兩架英國轟炸機和滑翔機飛越挪威南部,被德國空軍戰鬥機擊落,敵方人員全部被殲滅。”這一消息令特種作戰司令部的參謀們目瞪口呆。原來,第一架飛機由於導航設備發生故障而無法接收地麵信號,隻得靠地圖推測飛行,結果飛入密雲層,機上結冰,失去高度。到斯塔萬格北部時,牽引繩突然斷裂,滑翔機在黑暗中迫降損毀,16名突擊隊員中有8名從殘骸中爬了出來,4個在德野戰醫院裏身亡,另4人被處決。第二架滑翔機因牽引的轟炸機撞在山上而被迫著陸,14名幸存者全部被德軍槍殺。

更壞的消息接踵而至。一名德國軍事情報官員在搜查飛機殘骸時,發現了一張地圖,而且在重水工廠所在地維莫克鎮上劃了紅線。於是德國駐挪威的帝國總督約塞特·泰鮑溫和部隊司令官馮·法爾根霍斯脫立即奔赴維莫克鎮親自視察防務。納粹黨衛軍在附近地區大肆搜捕,隻要誰有一點點親英的嫌疑,立即予以逮捕。艾因納爾隻得出去暫避風頭。好在他們沒有抓到一個“燕子”突擊隊員。

“燕子”們的食物所剩無幾,無線電的電池也快用完了,但他們仍堅持在海拔1300米的山區裏。每個人不是發燒就是胃疼。幾英裏外的艾因納爾被蓋世太保追捕得很緊,但每隔幾天,他都在黃昏時離開偽裝在雪地中的小茅屋,滑雪下山,去會見維莫克鎮一帶可靠的情報員。

“燕子”行動陷入困境。

3.勇猛出擊終獲成功

在倫敦,陷於絕望的聯合作戰部隻得一切從頭開始計劃。科林·賓格斯仍決定派出另一個襲擊小組。他從挪威皇家陸軍的誌願人員裏選出一批隊員並進行充分訓練。他們破壞的主要月標是維莫克化工廠的1800個不鏽鋼的高濃縮電池和重水罐。

科林·賓格斯現在已經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他下令馬上行動。

1943年2月16日,由6人組成的“槍手”突擊隊傘降到了距維莫克西北45公裏一個結冰的湖麵上。由於他們沒有得到“燕子”的接應隻好先隱蔽起來,但很快食物和電池都用完了,他們失去了與山下艾因納爾和倫敦的聯係。於是,他們決定趁夜色冒險下山和艾因納爾聯係。當6個人來到斯庫利凱湖邊時,天氣驟變,下起了暴風雪。他們隻好在一間小空屋中饑寒交迫地度過了5天。第6天,大雪終於停了。6名隊員強忍饑寒艱難地滑行。突然,兩位滑雪者的身影躍入眼簾。“糟糕,德國巡邏兵。”大家立即做好射擊準備。等來人滑到眼前,竟然是“燕子”隊員,大家忘記了疲勞激動得緊緊擁抱在一起。現在10名突擊隊員聚齊了,加上山下的艾因納爾,共有11個挪威人在一起共同戰鬥了。重任就落在他們11人的肩上了。

不久,艾因納爾傳來一個鼓舞人心的情報。情報說德國人根據某些理由認為上次的傘兵空襲不是針對維莫克化工廠,而是針對一座建在工廠附近的水壩的。因此,100多名新來的警衛大部分被部署在水壩上,隻有12人被派到工廠來。此外,艾因納爾還摸清了工廠裏德軍警衛的位置及換崗時間,每一扇大門的開啟方法以及工廠附近的有關情況。可是要去襲擊的人員要穿越好幾英裏長的雪封的崎嶇的森林區,往下爬300米進入峽穀,涉過急流險灘,再登上300米幾乎是岩石的筆直峭壁,才能到達通向工廠的鐵路堤岸。峭壁上裝有不少警報器,一不小心碰到它們,工廠裏所有的探照燈便會立刻四下搜索。顯然,突擊隊要闖的是龍潭虎穴。

2月27日,隊長羅尼宣布了最後行動的命令:“全體人員一律穿英軍製服,分為兩組:掩護組和爆破組。晚上8點準時出發。每人帶兩片氰化鉀,任何人在可能被俘時都必須服毒,不能讓德國人抓到一個俘虜。”

晚上8點,“燕子”悄然踏上了征程。由於他們帶著敏感的爆破炸藥,提心吊膽地徒步走過了積雪覆蓋的森林,向下滑過多險的雪地來到峽穀的底部,又一步一滑地摸過橫在冰塊翻滾急流之上的“冰橋”,現在橫在他們麵前的是:一堵冰封的岩壁。過這關有三點難度:每人獨立爬崖謹防炸藥爆炸;一定不能碰到警報器;必須在2小時之內完成。隊員們小心翼翼,憑借精湛的冰雪技藝幸運地抵達峭壁的頂端。他們沿著鐵路堤岸向前爬行。到距工廠以460米之內時,可以聽見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大家調整了一下,到了換崗時間,羅尼悄聲向大家明確了各自職責後,果斷下令:“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