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解放東南歐(1)(3 / 3)

8月23日日終前,烏克蘭第2方麵軍第6坦克軍前出到伯爾拉德地域。第18坦克軍打響了奪取胡希的戰鬥。當天,烏克蘭第3方麵軍近衛第4軍和第7機械化軍已前出到普魯特河渡口,完成了正麵向東北的防禦。次日,第52集團軍和第18坦克軍解放了胡希,並前出到普魯特河,在那裏與烏克蘭第3方麵軍的部隊會師。德軍25個師有18個師陷入合圍。在合圍的對外正麵也同時展開了進攻。到8月24日日終前,蘇軍已推進到距被圍敵軍85~100公裏處。而此時,烏克蘭第3方麵軍左翼與第46集團軍與近衛機械化第4軍部分兵力和強渡德涅斯特河灣的登陸兵合兵一處,在航空兵和黑海艦隊、多瑙河區艦隊的艦艇支援下,合圍了羅軍第3集團軍,並沒有遭到有效的抵抗,沒過多久,該集團軍很快就投降。到8月27日日終前,在普魯特河以東被圍的敵軍集團也停止了抵抗。蘇軍2個方麵軍同時向布加勒斯特和伊茲梅爾方向發展進攻。8月26日,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全境解放。8月27日,福克夏尼築壘地域已被突破。到8月29日,烏克蘭第3方麵軍解放了土耳恰、加拉茨、布斯伊拉。康斯坦察和蘇利納等市。直到現在,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宣告結束。到9月3日,被圍德軍零星集群被徹底肅清。

通過8月20日至9月3日的作戰,蘇軍共殲敵22個師,其中含被圍的18個師,消滅了第一線羅軍的幾乎全部師,使敵遭受重創。蘇軍則向縱深推進320~350公裏,進入了羅馬尼亞內地,向保加利亞方向挺進。

2.解放羅馬尼亞

由於德軍在雅西—基什尼奧夫地區的慘敗,羅馬尼亞的政局也因此發生了風起雲湧的變化:羅馬尼亞的反法西斯力量在共產黨領導下,於8月23日舉行了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的法西斯統治,成立了新政府。8月24日,羅馬尼亞新政府聲明退出法西斯集團,並對德宣戰。為了鎮壓起義,德軍於8月24日晨野蠻地轟炸了羅馬尼亞首都,並向布加勒斯特發動了進攻,妄圖通過“采取一切手段把羅馬尼亞從歐洲版圖上抹掉,讓羅馬尼亞人作為一個民族不複存在”。8月29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給烏克蘭第2、第3方麵軍下達了徹底殲滅在羅馬尼亞的德軍的新任務。8月30日,烏克蘭第二方麵軍占領了羅馬尼亞石油工業的中心——普洛耶什蒂。8月30日和31日,第6坦克集團軍、第53集團軍以及以圖多爾·弗拉季米列斯庫命名的羅馬尼亞誌願軍步兵第1師的部隊,開進布加勒斯特。蘇軍會同在作戰士隸屬烏克蘭第2方麵軍的羅馬尼亞軍隊,於10月25日完全肅清了羅馬尼亞境內的占領者。

9月5日,烏克蘭第3方麵軍已進軍到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邊境。蘇聯政府因此宣布,即刻起:蘇聯將同保加利亞處於戰爭狀態。在這種極為有利的形勢下,保加利亞共產黨加緊了武裝起義的準備。9月5日,保加利亞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和人民解放起義軍總司令部製定了武裝起義計劃。根據保加利亞工人黨和祖國陣線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強大的反法西斯群眾運動的熱潮。索非亞、普羅夫迪夫、瓦爾納市等城市的工人紛紛上街遊行。9月7日,普列文的勞動群眾攻占了監獄,釋放了大批政治犯。9月8日,全國舉行大罷工。在這種形勢下,蘇軍在幾乎沒有保加利亞軍隊抵抗的情況下開進了保加利亞領土,成為促進該國人民革命的強大因素。9月9日夜,在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下,索非亞市爆發了人民武裝起義,法西斯集團被推翻。全國政權轉入祖國陣線手中。保加利亞與德國斷絕關係,對德宣戰。9月16日,烏克蘭第3方麵軍在市民的熱烈歡迎下開進保加利亞首都。第二天,經改編後的保加利亞軍隊在作戰上隸屬烏克蘭第3方麵軍,同法西斯軍隊一直打到戰爭結束。

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解放,更加鞏固了蘇聯武裝力量的戰略態勢,使得蘇軍從四麵逼進第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