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2(HY-2)岸艦導彈也是基於原蘇聯544導彈進行改型,增加射程、彈上成件與“海鷹一號”通用的原則。1966年被命名為“海鷹二號”導彈。
“海鷹二號”的設計比“海鷹一號”較為成熟。為加大燃料裝載量,重新設計了導彈彈體中段,采用承力箱結構。這樣能夠在增加燃料容量的同時,加大彈體結構強度。在設計中使用了從蘇聯進口的“烏拉爾”計算機。
“海鷹”-2岸艦導彈係統由跟蹤雷達站天線車、跟蹤雷達站顯示車、移動電站、指揮儀車、射前檢查車、發射架車和發射架牽引車組成。作戰過程是由雷達搜索目標,並計算目標方位和距離,以及運動的航向,將這些射擊諸元傳送給射擊指揮車上的指揮儀,發射架隨動社射擊指揮儀。
當目標進入射擊扇麵並滿足射擊條件時,指揮儀經過計算向彈上發送射擊前置角和末導雷達開機主動搜索時間,在導彈發射瞬間,封鎖發送,點火繼電器吸合點火,導彈升空。“海鷹”是雷達主動彈,屬於發射後不管的武器。導彈起飛時在助推器強大的推動下自動爬高,2.2秒後助推器脫落。
導彈爬高到300米改為平飛,速度為0.9馬赫。導彈飛行中末導雷達開機時間到時,自動打開雷達搜索海麵。雷達天線初始有一定下視角,搜索海麵發現目標後,自動駕駛儀控製導彈向目標俯衝,同時雷達天線按預定回調角抬頭。因為此時不抬頭的話,雷達波會全打在海麵上丟失目標。
海鷹-2岸艦、艦艦導彈1974年設計定型,原為岸對艦導彈,後改為岸艦通用。
最大有效射程:95~100公裏
最小有效射程:20公裏
導彈平飛速度:0.9馬赫
導彈平飛高度:30~50米
製導方式:導彈:自主式控製加自動導引地麵火控係統:攻擊目標運動前置點
製導有效性:捕捉概率98%;對目標的自導命中率90%
發射點高度範圍:0~400米
發射架射擊扇麵:±85°
發射方式:單射或齊射
導彈起飛重量:3000千克
導彈全長:7.36米
導彈直徑:0.76米
導彈翼展:2.4米
戰鬥部重:51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