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柱花草原原種種子生產進程可與品係鑒定、品比試驗和區域試驗等同期同步進行,做到邊穩定、邊試驗和邊繁殖,能夠保證在新品種通過審定的當年,就可以生產出大量的原種和良種種子,滿足新品種種子市場之急需,從而大大加快新品種育種、繁殖和推廣速度。
(二)株係循環法
株係循環法,又稱單係選擇法,其基本程序是單株選擇,分係比較,優係繁殖。與原始株係繁殖法生產原原種種子相比,此方法的優點在於:①柱花草原原種種子可以一直生產。
保種圃建成後,可以連年不斷地生產原原種種子,而原始株係繁殖法隻能生產一次原原種種子。②實現原原種種子的異地生產。在適合柱花草品種的推廣區域內,育種家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生態條件,因地製宜組建和種植相適宜的保種圃,在幾個地點同時生產原原種種子,有利於生產當地適宜的種子及就地擴繁推廣。③可調節原原種種子生產的數量。根據柱花草生產對原原種種子的需求趨勢,及時增加或減少保種圃內每個株係的種植麵積,隨時調整原原種種子生產的規模和數量,保證種子正常供應和生產效益。
(三)自身擴繁法
當貯藏的柱花草原原種種子數量較少,而對其需求量又較大時,可以利用自身擴繁法,快速擴大繁殖原原種種子。具體操作方法是以原始株係繁殖法生產的原原種種子為種源,采用單粒點播的方法,通過分株鑒定,定期去劣去雜,混合收獲生產新的原原種種子。該方法的優點是:①速度快,隻需要1年時間。②操作簡便,僅需要整株去雜去劣,省去了單株選擇、株行(係)鑒定等繁雜環節。③繁殖係數高。
(四)三級提純法
有些柱花草品種在生產上推廣利用年限較長,按上述幾種方法生產的原原種數量可能已經不多,而大田生產用種也可能已經出現明顯的混雜退化,這時可以采用三級提純法生產原原種種子。基本程序是單株選擇,株行比較,混合收獲。具體方法如下:
1.第一年進行單株選擇
在同一柱花草品種田,或生長好、純度高的留種田裏,選擇具有該品種典型性狀的無病健壯植株,分別脫粒保存,所選單株數量,根據各地具體條件決定,一般應選100株以上。
2.第二年進行株行比較
按單株分別播種,每行3株,在苗期注意觀察,凡不符合品種典型性狀的小區一律淘汰,其餘小區去雜去劣,開花期要求比較集中一致,對開花過早和過晚或開花不一致的小區都應淘汰。成熟時是評選最關鍵的一次,應以小區為單位評選,淘汰成熟不一、經濟性狀差和感病小區,然後將選中各小區的中間一行的優良單株,分別脫粒保存。
3.第三年進行混合繁殖
以原原種種子為對照,分株係種植,播種期播種量相同,田間管理一致,繼續汰劣留優,分別收獲脫粒,綜合評定產量等主要性狀,將符合要求的株係混合作為原原種種子。
該方法在生產程序上與“三圃法”相似,不同之處在於:
①時間不同,三級提純法生產原原種種子比三圃法生產原種少用1年時間。②生產目標不同,三級提純法適用於生產原原種種子,而三圃法僅適用於原種生產。③操作人員不同,三級提純法由原原種育種家親自負責,而三圃法一般由種子生產技術人員操作。
(五)扡插繁殖法
1.扡插枝條的選擇
研究掌握優良柱花草品種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典型性狀,篩選優良種株(母株)。選株的標準要明確、具體,便於掌握。
如果是品種選優複壯,應在老齡柱花草地中選優株,因為老齡柱花草單株是經過多年自然選擇留存的,抗逆性強,長勢好,優中選優是理想的原原種種株。
2.扡插育苗
柱花草扡插最適時期是苗高20cm至現蕾期,這時成活率高,盛花期扡插成活率較低。在海南3月上旬扡插,當年成株可以收到種子。先從當選的優良植株上截取粗壯莖枝(含4~6節),斜插入土2節。有條件的也可將枝條先用IBA 500mg/L+NAA 500mg/L處理30min或IBA 50mg/L+NAA 50mg/L處理10min後再入土,更易生根,且後期生長植株健壯。此外,老化主莖及第一級或第二級側枝的莖節均可截作插條,節上的嫩芽保留,以利於插條成活。
(1)苗床設置
選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便於灌溉,通風透光,不易受畜害的地段作苗床。床寬1m,長隨意,深翻耙平、整細。最好距離定植原原種田近一些,以便於插條成活後移栽。
(2)扡插的方法
在苗床上開溝成行扡插,行距10~15cm,株距0.5~1cm。先開深3cm左右的溝,插條順行斜插,覆土壓實。插後應澆透水。
(3)苗床的管理
扡插後20d內應每天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後每2~3d澆水一次,最好選擇在雨季進行,可減少澆水工作量,也可增加成活率。插條成活後要勤除雜草,出現花蕾應及時摘去,以減少養分消耗。若在盛夏扡插育苗,則應在開始的半個月內於苗床上搭置遮陽網,降低溫度,可有效地提高插條的成活率。
3.移栽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