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柱花草種子田主要草害及其防治(3 / 3)

21.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

為多年生草本,莖近直立或平臥,節上常生根,常見於林緣和灌叢中,有時亦見於草地上,多危害旱糧坡地作物。廣花耳草(Hedyotis ampliflora Hance)為粗大、藤狀灌木,生長於疏林下或山坡灌叢中,常危害林地。傘房花耳草[Hedyotiscorymbosa (L.)Lamarck]為一年生柔弱披散草本,高10~40cm,多見於溝邊草叢、河邊開闊地、林緣草甸、路邊、山坡、田邊路旁,在水田和田埂或濕潤的草地上常見,多危害苗圃和在種子田幼苗期危害。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Willdenow)為一年生草本,高15~50cm,纖弱,常生於田邊、溝邊、畦地、路旁,溪畔草叢或草地中。為苗圃、菜地、茶園雜草。

22.蛇婆子(Waltheria indica L.)

為多年生略直立或匍匐狀亞灌木,原產於熱帶美洲,現廣布於全世界熱帶地區,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的海邊和丘陵地上,耐旱和耐瘠薄土壤,適應性強,排擠當地植物,多生於向陽草坡或曠地上,在地麵匍匐生長。為危害旱糧坡地的一般性雜草。可用於防治的除草劑有二苯醚類、百草枯等。

23.石茅/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 (L.)Pers.]

為多年生草本,稈叢生,直立,具匍匐根狀莖。它能以種子和地下莖繁殖,是宿根多年生雜草,其地下莖是分節的,並且分枝,具有相當強的繁殖力,即使將它切成小段,甚至隻有一節,它仍不會死亡,並且在有利的條件下,它還能形成新的植株。因此,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是一種危害嚴重而難以防治的惡性雜草。石茅適生於溫暖、濕潤、夏天多雨的亞熱帶地區,耐肥、喜濕潤及疏鬆的土壤,常混雜在多種作物田間,也生長在溝渠附近、河流及湖泊沿岸、山穀、荒野或耕地中,此外,它的根分泌物或者腐爛的葉子、地下莖、根等,能抑製作物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種子和根莖繁殖,種子可隨水流傳播,根莖可以在地下擴散蔓延,也可以被貨物攜帶向較遠距離傳播,因此石茅是世界公認的十大惡性雜草之一。由於石茅在我國有十分廣泛的適生地,一旦傳入就很難防治並造成嚴重損失,所以被確定為檢疫性雜草。一般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防除,對少量新發現的石茅,可用挖掘法清除所有的根莖,並集中銷毀,以防其蔓延,已發生石茅的作物田,可結合中耕除草,將其連根拔掉,集中銷毀,也可采用草甘膦或蓋草能等除草劑防除。對混雜在糧食作物、豆類種子中的石茅種子,應使用風車、選種機等工具汰除幹淨,以免隨種子調運傳播。

24.熊耳草(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er)

為一年生草本,原產於墨西哥、洪都拉斯、危地馬拉等地,後逸生為世界各地雜草,在亞熱帶以南地區全年花果期,適生於濕潤的環境,常危害旱糧坡地,特別是花生、甘蔗種植園危害較大,也危害果園和膠園,在荒地常見。是柱花草種子田的一般性雜草,發生量小。

25.賽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L.)Garcke]

為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成株後莖直立,廣布於全球的熱帶區域,為一種熱帶常見雜草,能排擠本地植物。常散生於幹熱草坡、荒地、路旁,終年開花,危害旱作、路埂、綠地等,靠種子繁殖,並可用地下芽進行營養繁殖。由於該種主要靠其多年生地下根為優勢來侵占農田,所以要利用各種耕翻、耙地、中耕鬆土等措施,在播種前、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進行不同時期除草,或將其地下部分翻出地麵使之幹死。同時要清除路旁、田邊的雜草,以防止其種子的傳播,可利用利穀隆、百草枯等除草劑防治。

26.白花地膽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

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類雜草,植株較高,根狀莖粗壯,斜升或平臥,具纖維狀根。一般高0.8~1m,多被白色粗毛,在各熱帶地區有廣泛分布,多生於山坡曠野、路邊、灌叢或山穀疏林中,有時危害農田作物,但發生量較小。地膽草(Elephantopus scaber L.)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類雜草,適於生長在潮濕環境,但也耐幹旱、瘠薄土壤,主要危害旱田作物和旱糧坡地以及果園、膠園等,在山坡、路邊和山穀疏林也常見,常形成單一的群落,有時入侵柱花草苗圃和柱花草種子田,在幹旱季節容易形成草害。

27.闊葉豐花草(Borreria alata Aublet)

為多年生披散草本,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地區,現泛熱帶地區分布,為喜光性雜草,常生於紅壤上,見於1000m以下廢墟、荒地、溝渠邊、山坡路旁或為田園雜草,入侵茶園、桑園、果園、咖啡園、橡膠園以及花生、甘蔗、蔬菜等旱作物地,對花生的危害尤為嚴重。該種的莖葉稍多汁,不耐高溫、蔭蔽和脫水,應在開花結果前將其拔除,亦可配合中耕除草,降低其長勢和繁殖力,也可利用草甘膦或四氟丙酸鈉等除草劑防治。同屬植物糙葉豐花草(Spermacoce hispida L.)為一年生草本類雜草,喜生於低海拔的空曠沙地上、路旁草地雜草,危害旱地作物和草地。

28.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

為多年生惡性雜草,原產熱帶美洲,1919年前後,薇甘菊作為雜草在中國香港出現。1986年薇甘菊作為護灘植物引入中國內地,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大肆擴散蔓延,危害嚴重。薇甘菊喜生長在光照和水分條件較好的地區,年均溫度在21℃以上,其對土壤生態環境的要求很低。常見於被破壞的林地邊緣、荒棄農田、疏於管理的果園、水庫和溝渠或河道兩側。2003年在海南發現其蹤跡並開始危害果園、菜園、木薯園、膠園、林木、路埂、綠地、苗圃等,薇甘菊具有超強繁殖能力,性喜攀緣,攀上灌木和喬木之後,能迅速形成整株覆蓋之勢,並能分泌毒汁,抑製其他植物生長。全部覆蓋其他植物後,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壞而使該植物窒息死亡。薇甘菊兼有性和無性兩種繁殖方式,乘風傳播擴散其種子是薇甘菊廣泛入侵的重要原因,同時薇甘菊的莖節和節間都能生根,每個節的葉腋都可長出一對新枝,形成新植株,危害油棕、椰子、可可、茶葉、橡膠、柚木等,也危害草地、農田。常用化學除草劑(如2,4-D等)在開花之前噴灑葉麵,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9.三裂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

為多年生草本,原產熱帶美洲,在全球熱帶廣泛歸化,該種已被列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適應性強,能在不同土質生長,耐旱且耐濕,能耐4℃低溫,在平地和緩坡上匍匐生長,在陡坡上可懸垂生長。斷枝扡插或被土覆蓋後,約10d即可生根長成新的植株。種子繁殖和營養繁殖。

常生長成片,侵占草地和濕地,排擠本地植物。常見於路邊、荒地、農田、渠溝邊、果園、公園、山坡、村落旁,是危害旱作、果園、草地、茶園、苗圃、膠園、路埂的重要雜草。

30.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 (L.)Gaertn]

為一年生草本類雜草,生長於海拔110~1450m的曠野、荒地、山坡、耕地、田野草地、路旁及宅旁,適生於濕潤環境,瘦果可附著於衣服或動物體皮毛上傳播,繁殖力極強。是危害旱作、玉米、大豆、甘薯、木薯、菜園、果園、膠園的主要雜草。

31.五爪金龍[Ipomoea cairica (L.)Sweet]

為多年生草本類雜草,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氣候,多生於全日照以及排水良好的環境,常見於平地、山地路邊灌叢,向陽處,有很強的攀爬能力,在圍牆、屋簷、平地或山地路旁灌叢等地生長。五爪金龍通常以種子繁殖,種子量大,發芽率高,繁殖容易,生長迅猛,在華南地區廣泛蔓延,覆蓋小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為一般性害草,危害苗圃,果園、苗木、樹木。一般可采用10%草甘膦水劑1000~1500mL,兌水30~40kg,均勻噴施到葉片和嫩莖上,也可用41%農達水劑配製的兌水藥液噴施。

32.粟米草(Mollugo stricta L.)

為一年生草本類雜草,莖鋪散、斜升或直立,多分枝,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旱作地極為常見的雜草,對作物有一定的危害,局部地區危害較重。通常生於曠地、海岸沙地、農田,危害農作物、菜地、香蕉園等。常在雜草萌發後或生長時期直接進行人工拔除或鏟除,或結合中耕施肥等農耕措施剔除雜草,也可化學防除。

33.雞矢藤(Paederia foetida L.)

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喜歡生長於氣候溫熱、潮濕的灌木叢中,生命力很強。生於溪邊、河邊、路邊、山坡、林中、林旁及灌木林中,常攀緣於其他植物或岩石上,危害林地和旱糧坡地。

34.四生臂形草[Brachiaria subquadripara (Trin.)Hitchc.]

為一年生草本,蔓生,無毛。稈纖細,在節處長根,喜溫暖氣候,生長在年降雨量1000~1800mm的地區,能在各類土壤上生長,但以在沙壤上生長最佳,野生的四生臂形草主要生長在荒坡草地、丘陵草地、田野、疏林下或沙丘上、熟荒地或路邊向陽或蔭蔽度小的地方,常與鏈莢豆、龍爪茅、牛筋草等組成群落危害種子田。

三、柱花草種子田雜草綜合防治

種子田雜草的綜合防治就是采取綜合措施,把雜草的危害控製在最低程度。針對各類雜草的發生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創造有利於柱花草生長發育而不利於雜草休眠、繁殖、蔓延的條件,在特定的時間範圍內消滅雜草。由於種子田雜草種類繁多,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雜草,它們各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如種子數量、傳播方式、發芽期、發育周期等,顯然這些雜草不可能采取單一的方法去防除,而應根據雜草種類、分布、生物學特性,掌握其發生消長規律,采取先進而有效的防治措施,充分發揮各種防治措施的優點,達到安全、經濟、高效地防除雜草,其關鍵是把雜草消滅在萌芽期或幼苗期,即柱花草生長發育前期,采取相應措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一)農業治理措施

農業防除措施包括輪作、選種、施用腐熟有機肥、清除田邊雜草、合理密植、火燒或水淹等措施。

1.輪作

由於不同作物與其所伴生的雜草要求的生境相似,如采用輪作倒茬,改變其生境,即可明顯減輕雜草的危害。

2.選種

雜草種子傳播的途徑之一是與作物種子一起傳播,因此播種前對柱花草種子進行精選,清除混雜在柱花草種子中的雜草種子。精選的方法包括在原種圃、良種圃清除雜草,也包括播種前對種子的進一步精選。

3.施用腐熟有機肥

種子田特別是育苗圃常施用農家有機肥,包括牲畜過腹的糞肥、雜草和秸稈漚製的堆肥、飼料殘渣等,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雜草種子,如柱花草種子在牛羊過腹後會促進種子的萌發,容易造成種間、品種間的混雜,如果不經過腐熟而直接施用有機肥,則將會把種子帶入田間,隨著柱花草萌發生長,繼續危害種子田,造成人為混雜。因此種子田要施用腐熟的有機肥。

4.清除田邊雜草

田邊、田埂的雜草是種子田雜草入侵的來源之一,如不及時清除,雜草種子、地下根莖就會向苗圃或種子田擴散,造成危害。田邊的雜草種子也可通過人為因素入侵種子田,如灌水等,因此需要及時清除田邊雜草,特別是雜草種子未成熟之前予以清除,防止擴散。

5.合理密植

田間雜草以其旺盛的長勢與主作物爭光、爭肥、爭水,合理密植可加速柱花草封行進程,利用柱花草自身的群體優勢控製雜草生長,即以密控草。

6.火燒或水淹

有些雜草耐水淹的能力較弱,在萌芽期或苗期水淹可有效消滅雜草。特別是對根莖型擴散的雜草可以采用排水溝的形式水淹雜草。對有些雜草可采用火燒的方法清除田間雜草種子或匍匐莖。

(二)機械防除

采用不同農業機械和作業,在不同季節采用不同方法消滅不同時期的田間雜草。

1.深耕

深耕可防除多年生雜草,如飛機草等,土壤經多次翻耕後多年生雜草的數量逐漸減少或長勢減弱,從而使雜草受到控製,對一年生的雜草效果更好。

2.耙茬

在近期內耙茬可使雜草種子留在地表淺層土壤,增加雜草種子萌發的機會促進萌發,然後結合機耕或化學防除的方法集中防除。同時耙茬還可以使一些根莖型、匍匐莖型雜草耙出地表在太陽下暴曬,以防除根莖型、匍匐莖型雜草。

3.苗前耙地和苗期中耕除草

播前耙地或播後出苗前耙地,苗期中耕是疏鬆土壤、提高地溫、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和消滅雜草的重要措施之一。柱花草種子田苗期進行人工或機械中耕除草2~3次,可以消滅雜草、鬆土保墒,切斷多年生雜草地下根莖,防除多年生雜草,還可以整平地表,以利於掃地收種。

(三)生物防除

利用生物滅草可減少由於使用化學除草劑給環境帶來的汙染,有利於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生物防除一般是在種子田建植之初利用農業防治措施避開雜草,利用田間管理措施控製雜草與主作物的競爭,允許雜草存在但控製在一個適當的範圍內,主要有以菌滅草、以蟲滅草、利用動物和植物滅草等多種方式。

(四)化學防除

減少雜草種子及其營養繁殖體是防除雜草的關鍵。一般通過製定相應的農業栽培措施、耕作製度以及結合田間機械防除可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田間雜草危害嚴重時,采取化學防除的辦法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種子生產田的雜草防除以化學防除為主,選擇性除草劑和行間滅生性除草劑都是可行有效的。主要是因為化學防除時效性強,滅草及時、見效快、效果好,如果方法正確,對主作物安全,一般防除效果在90%以上。特別強調的是柱花草種子田在建植初期的防除比建植後期更重要、更有利、更容易。柱花草種子田的除草防病要及時,在生育期間種子繁殖田要多次進行除雜去劣工作,在開花期和結實期去除雜株和劣株比較容易進行。

除草劑的種類很多,一般有選擇性除草劑和非選擇性除草劑。選擇性除草劑隻殺死雜草而不傷害作物,甚至隻殺死某種類型的雜草而不傷害其他雜草和作物,如拿撲淨、穩殺得、苯達鬆、禾大壯、敵稗等。非選擇性除草劑也稱滅生性除草劑,這類除草劑對作物沒有選擇性,不能在苗期以後施用,如草甘膦、百草枯等。有些除草劑是觸殺型除草劑,這類除草劑隻傷害接觸部分,而在植株體內不傳導,如五氯酚鈉、百草枯、敵稗、除草醚等。有些除草劑與植株接觸後被植株的根、莖、葉吸收並在植株體內傳導,為內吸型除草劑,如2,4-D丁酯、2-鉀-4-氯鈉鹽、蓋草能、穩殺得、西瑪津等。

除草劑的使用方式很多,通常有土壤處理和莖葉處理兩種方式。土壤處理主要在播種前進行萌前除草,通常由雜草的根部吸收或種子、胚芽、幼芽和芽鞘吸收,抑製雜草萌發或殺死雜草幼苗。混土施藥法就是將除草劑施於土壤表麵後用圓盤耙、旋耕機等進行耙地混土,將藥劑與土壤均勻混合,以避免除草劑的揮發或光解,從而達到防除雜草和延長藥效期的目的。一般在播種前施藥,也可在播後苗前施藥。有時在播種後出苗前或播種移栽前將除草劑直接噴灑在地表,而不必混土。

莖葉處理是指在作物或雜草出苗後將藥劑直接噴施於農田,不受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及機械組成的影響,看草施藥,針對性強,隻能殺死已出苗的雜草。苗後莖葉處理其藥效通常受氣候因素影響,如溫度、濕度、風速、光照以及雜草苗齡、作物高低的影響。通常選擇在大多數雜草出苗後噴施效果較好,也要注意溫度、降水的影響,溫度過高易造成作物受害,避免在中午或高溫天氣進行,濕度過高或降水會使噴施的藥劑流失,一般噴施除草劑後2~3h即可不用重新噴施。苗後莖葉處理可直接噴施,采用定向噴霧和超低容量噴霧,也可塗抹施藥,特別是針對大型、惡性雜草,將藥劑直接塗抹在植株上,通過雜草莖葉吸收和傳導進入植株體內進行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