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法國“阿戈斯塔”級常規潛艇(1 / 3)

研製曆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至20世紀60年代末期,法國總共發展了2級12艘常規動力潛艇,其中“一角鯨”級3艘,“女神”級9艘。“一角鯨”級是50年代研製的潛艇,性能相對落後。

“女神”級是60年代建成服役的小型潛艇,排水量僅有860噸。噸位小、低航速、低續航力使得“女神”級不適應在北海和北大西洋等海域的作戰需求。

況且,自“女神”級潛艇服役以來,世界潛艇技術已有突飛猛進的發展,水滴型線型的發明,自動尋的線導魚雷的問世,集成電路數字式火控係統的應用,以及推進電機超載大功率的運行方式等等,使常規潛艇的機動性、生存力和作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鑒於上述種種情況,法國海軍決定於70年代初研製一級新型常規潛艇,即“阿戈斯塔”級潛艇。

“阿戈斯塔”級潛艇的首艇“阿戈斯塔”號於1972年開工建造,於1977年7月建成並服役。該級艇共建造了4艘,於1978年在法國海軍中全部服役。

“阿戈斯塔”級的主要使命是在大洋執行巡邏與偵察任務,既可反潛又可反艦。

“阿戈斯塔”級的問世引起不少中小國家的關注,特別是法國為自己的海軍裝備該級新型潛艇,更促使外銷變為現實,至今共售出9艘。

法國為了促進“阿戈斯塔”級的外銷,於80年代和90年代先後推出該級艇的技術改進型,即“阿戈斯塔80”和“阿戈斯塔90B”型。80型未銷出,90B型於1994年被巴基斯坦訂購了3艘,第一艘由法國建造,已於1999年服役。後兩艘計劃在2002年服役,其中第二艘由法國提供部件,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海軍船廠裝配,第三艘由卡拉奇海軍船廠建造。

2000年7月,由於發生印巴糾紛,在印度的強力反對下,法國以技術原因為由,宣布推遲計劃的執行。“阿戈斯塔90B”在巴海軍中命名為“哈利德”級。

總體裝備

總體布置

“阿戈斯塔”級潛艇呈鯨形軸對稱流線體艇型。該級艇仍然沿用了法國老式潛艇的雙殼體結構。雙層殼體之間布置有壓載水艙和燃油艙。首部圓鈍,橫剖麵呈橢圓形。

耐壓艇體首端采用平麵封頭,便於布置魚雷發射管。中部為圓柱形流線體;尾部尖瘦,耐壓艇體尾部端麵為球麵模壓封頭。指揮台圍殼呈機翼形,位於距首部1/3L處。

為了減輕重量,指揮台圍殼采用玻璃鋼製造。首水平舵布置在距首端約6米處,位於水線以上約1米處;十字型穩定翼、垂直舵和水平舵對稱布置在艇尾部。艇底部布置有一根寬0.8米的平板龍骨。

該級艇由2個耐壓水密隔壁將耐壓艇體分隔成3個耐壓艙段。該級艇按用途可分成5個艙室:即魚雷艙、指揮艙、生活艙、柴油機艙及推進電機艙。

魚雷艙前麵布置有4具魚雷發射管,後麵存放16枚備用魚雷,並設有魚雷裝填裝置。該艙頂部設有魚雷裝載艙口,後部設有耐壓指揮台出人口。

指揮艙上層為指揮中心。其內布置有操縱控製、作戰指揮和動力集中控製部位;下層設有蓄電池艙、輔機艙及浮力調整和縱傾操縱部位。

生活艙上層布置有軍官和士兵住艙,餐廳和會議室;下層為後蓄電池艙。

柴油機艙中間由輕隔聲壁將其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艙上層是廚房和電站,下層是後輔機艙;後半艙下層是2台主推進電機和1台經濟航行電機。

指揮台圍殼內布置有水上指揮室和耐壓指揮台、對海及對空潛望鏡、雷達天線、通氣管進氣管的升降裝置及通氣管排氣口等。

動力與推進裝置

“阿戈斯塔”級潛艇的動力裝置包括2台柴油發電機組,2組蓄電池、1台主推進電機和1台經濟航行電機。

柴油機係SEMT16PA4型四衝程機械增壓式柴油機,單機功率1325千瓦,發電機係CMG83型直流發電機,可供應360~450V、1360~1930A的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