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曆史
日本所臨海區麵積廣闊,對潛艇的需求量很大,二戰後共發展了7級攻擊型常規潛艇。1960年建成了第一級潛艇“親潮”號;1962~1963年建造了4艘“早潮”級潛艇;1965~1969年建造了5艘“大潮”級潛艇;1971~1975年建造了5艘“渦潮”級潛艇;1976~1986年建造了10艘“夕潮”級潛艇,1987年至1997年3月建造了7艘“春潮”級潛艇,目前正在建造新一代潛艇“親潮”級。其中前三級潛艇采用的是老式潛艇的設計概念,性能比較落後,目前已全部退出現役。
1976年10月19日,日本政府製定了“日本防衛計劃大綱”,按大綱要求,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常年維持一支由16艘潛艇組成的潛艇艦隊。考慮到10艘“夕潮”級潛艇於80年代全部服役,為達到潛艇建造計劃的延續性,從1984年底開始,海上自衛隊設計部門就已開始考慮改進型“夕潮”級潛艇所需的裝備,並於1985年初開始詳細設計工作,到1986年初已完成大部分設計工作。
1986年3月,日本內閣批準建造第一艘改進型“夕潮”級潛艇,即現在的“春潮”級潛艇的首艇“春潮”號。該艇於1990年11月30日服役。第2艘“夏潮”號於1988年4月8日開工,1990年3月20日下水,1991年3月20日服役。第3艘“早潮”號於1988年12月9日開工,1991年1月17日下水,1992年3月25日服役。其餘4艘已分別於1990~1992年間開工,1992~1995年間下水,1993~1997年間服役。除最後一艘受1995年1月17日神戶大地震影響而推遲服役外,基本上是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
目前7艘“春潮”級潛艇已全部服役,其主要使命是反潛和攻擊大型水麵艦艇,具體地說,主要用於戰時的海峽封鎖、破交作戰及和平時期海上交通線的保護。
總體裝備
整體布置
“春潮”級潛艇實際上是“夕潮”級潛艇的自然放大型,與其前幾代一樣采用美國“大青花魚”艇形,圍殼舵和單軸7葉大側斜低噪聲螺旋槳,艇尾水平舵和垂直舵交叉為“十”字型。艇外形十分光順,除指揮台圍殼外,不設置任何凸出的殼罩。
該級艇的結構為雙殼體結構,耐壓艇體的主要部分由NS110超高強度鋼製成,從而使“春潮”級潛艇的安全潛深達350米,最大潛深達到450米,耐壓艇體采用外肋骨加強,首、尾采用模壓球麵封頭。為減小艇體噪音,艇殼表麵敷設有消聲瓦。
武器裝備
“春潮”級潛艇的主要武備是位於中部的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能發射日本最新研製成功的89型魚雷和潛射“魚叉”反艦導彈。魚雷是一種線導魚雷,采用主被動尋的方式,航速40節時射程為50千米,航速55節時射程為38千米,彈頭重267千克,作戰深度達900米。
麥道公司的潛射“魚叉”反艦導彈也由魚雷發射管發射,該導彈采用主動雷達尋的,射程130千米,彈頭重227千克。該級潛艇總共裝載20枚導彈和魚雷。
“春潮”級潛艇裝備ZYQ-2型火控係統。對抗措施采用ZLR3-6型雷達預警設備。雷達采用日本無線電公司的ZPS6對海搜索雷達,I波段。聲呐包括艇殼聲呐,主被動搜索和攻擊,中低頻;拖曳聲呐采用類似於BQR15的ZQRl型被動搜索聲呐,甚低頻。潛望鏡由科爾摩根公司生產,美國潛艇上的大部分潛望鏡都是由該公司生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