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浩東並沒有直接打電話給母親,而是提筆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思念的情感和對未來的一些規劃。
沒辦法,想要打通那邊的電話很麻煩,還不如寫信直接點。
次日再去供銷社,韋浩東帶著美元進入國營購銷社,在他詢問是否可以用美元支付的時候,供銷社副社長居然親自出馬。
當然,一百美元還沒法驚動人家,也沒法讓人吃驚。
主要的目的還是查驗鈔票的真假,一般的營業員還真不知道。
在確定美元是真的之後,副社長小聲和營業員交流幾句後笑吟吟問道:“小兄弟是買東西過去的吧?”
聽到這話,韋浩東警惕審視並不言語。
“別那麼緊張,這種事情我知道,海關和邊防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連我們供銷社,隔三差五要是銷售任務不達標或者有貨放陣子賣不出去也會派人帶些東西過去。”
“我看你能弄到美元,肯定熟悉兩邊的情況,不是那些摸不準路子的。”
“海關我有幾個朋友經常吃飯,要是有麻煩可以找我幫忙。”
聽著副社長笑嗬嗬的說完,韋浩東問道:“天上不會掉餡餅。”
“是的,天上不會掉餡餅。但不是也有一句話叫做各取所需嗎?”
副社長掏出兩支煙示意旁邊說話,到了角落才道:“我們這樣靠近海關的供銷社每年都有一定的外彙儲備任務。”
“我們供銷社人不多,都是大家休假放假的時候走一趟。有時間家裏有事的還沒法去。”
“所以我們對於可以用外彙來這裏買商品的都會提供些幫助。”
“不過眼下日元、韓元、馬克、美元、英鎊、法郎這些還行,其他的大部分都不算作外彙的。”
韋浩東恍然,頓時明白為啥他聽說有人兩三天才能過去一次,有些人可以一天跑幾次,合著是有這樣的方便之門啊。
既然不損失自己的利益,韋浩東也不會拒絕這樣的方便,不過他還是有疑慮:“美元在那邊不好換,盧布眼下正在貶值的事實很多人都看到了。”
“金首飾可以嗎?”
“金首飾煉一下不就是黃金了嘛,當然行。”
從供銷社出來後,韋浩東並沒有急著到對岸去,而是好好的休息了一番。
次日中午又在老地方見到了列昂尼得,或者說是遇到對方“巡視領地”。
和上一次不同,這次列昂尼得被韋浩東主動贈送的兩瓶燒刀子哄得十分開心,當即開了瓶咕咚小半。
比起國人的談話辦事的委婉,老外的直白有時候還是很可愛的。
就比如韋浩東直接問對方收取“保護費”的數額,一次二十盧布到五十盧布,收多少看心情。
最重要的,則是盧布換金首飾換日韓德英法美六國貨幣的渠道。
事情比韋浩東預期的容易辦,甚至雙方一拍即合。
於是從五月31號開始,黑河就有了一個每天都要過去對岸“學習俄語”“看望親戚”兩次,還要帶著一堆“禮物”的年輕小夥子。
韋浩東每次攜帶的東西都不會超過一百塊,沒有超出海關的額度和重量,而利潤也維持在八十五美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