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

這時兩輛自行車上的人打著手電響鈴而來。

“張社長?”

見著模糊的人影,韋浩東先是疑惑,隨即笑容滿麵:“張社長你沒回孫吳?這麼晚過來是為外彙的事情吧?”

“不怕老弟你笑話,我一聽到海關的朋友打電話說你要回黑河了就著急趕過來。”

張社長用袖口擦了擦臉上的熱汗,一臉期待:“情況如何?”

“喏,兩萬三千美元,還有價值六萬元的家電、十幾輛摩托車和一些特種鋼材。”

“特種鋼材?”

“老毛子火炮工廠裏麵的鋼,聽說火炮廠生產線三個多月斷斷續續的開工,都吃不飽飯了,車間管事的帶頭開著卡車來找我換生活必需的物資,有小半車。”

說到這裏韋浩東有些好笑道:“差不多七噸,過海關的時候還被管事的領導說不許下次這樣超載了。我說這些都是炮鋼,他還親自去看,又打電話問。勉強算是把東西帶來了。”

“那你給了多少東西?”

“差不多兩車東西·····”

他沒有說實話,生意嘛,哪能交底?

“謔,看來老毛子是真的把路走歪了,炮鋼換日用品的事情都做出來了。我看要不了多久,生產線都要賣。”

“誰說得準呢?”韋浩東並沒接下話題反而轉移到其他貨物上:“張社長身在體製內,又交友廣泛,這些貨就麻煩你幫忙處理?”

“沒問題,小事,家電省裏就能賣掉,不過這些炮鋼我得派人拿個樣本送到軍工那邊看看那邊要不要,不過我估計沒啥問題。”

火炮的鋼材實際上並不是說用就用,尤其是列裝的,但張社長卻有這個信心,軍工那邊他沒多少人脈,但他手中有外彙啊。

拿著外彙找領導,多訴苦,多講成績和困難,領導肯定會想辦法的,再不濟這七噸鋼材回爐重造也不會虧本。

張社長不愧是供銷社的人,臨走見到開始打雷了還給他一個建議。

有道是雨天賣傘晴天賣扇,張社長讓他明天整一車雨衣、雨傘過海關,順帶著幫忙周圍各鄉鎮清一下庫存。

等韋浩東問了一下,才知道雨衣雨傘此時並不好賣。

城裏還多少有點銷量,鄉鎮賣得極少。

在經濟情況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得上貧困的如今,鄉村乃至鄉鎮,大家雨季避雨的東西無非就是蓑衣鬥笠,偶爾一些弄張略厚的防水薄膜,也就水鞋好賣點。

這批雨傘雨衣還是兩年前幫省內一個國營的雨衣雨傘製作廠搞銷量進的貨,如今起碼還有兩車,都在倉庫吃灰。

無非就是少賺一些而已,韋浩東樂得做個順水人情。

他之後的產品都是要從供銷社選出優質的然後聯係生產廠家訂購的,小小的供銷社必然無法滿足他。

畢竟統購統銷,就算不依靠對方,也得打好關係,也得從人家那邊聯絡不是。

尤其是人還在體製內,對於他過境做生意多有照顧。

人幫不上忙了,還不能拖後腿下眼藥?

所謂縣官不如現管,他父親是縣武裝部二把手,可也隻是二把手,有分量卻又分量不大,還不是一個體係的,輕易不能動用。

時間在忙碌中前進到了八月的最後一天,在熊國邊境關卡的一家咖啡廳坐等收錢的韋浩東正為前天自己生意更上一層樓而高興呢。

沒成想旁邊帶著眼鏡的老毛子一臉氣憤和不忿,隱約能聽到什麼半導體什麼集成電路什麼電子元件的話語。

耐心聽了好一會兒就連咖啡都忘記喝,總算是讓他聽清楚到底是什麼事情。

原來是熊國的半導體產業好幾年都沒有足夠的經費,逼得這個莫斯科郊外的集成電路人才前往遠東擔任卡車製造工廠的電路技術官。

說實話如今的熊國在半導體產業隻能說有基礎,但路子一開始就走錯了。

從1947年開始,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比如第一階段在電子管技術和晶體管技術的選擇中選擇了更穩定的電子管,以確保不會被核戰爭所幹擾。

在第二階段則因為晶體管的發展使得之前的技術落後,不得不仿照歐美和日韓的技術進行仿治和逆向研究,做出來的東西不能說一模一樣,但也算得上大差不差。

第三階段則是如今,隨著石油價格降低,熊國的外彙儲備以及收入明顯減少,對目前來說夠用的半導體產業自然是要大規模削減研發經費。

畢竟遠東直麵兔子和腳盆雞以及鷹醬太平洋艦隊威脅的戰區都開始削減軍費開支了,這可是國防事關國家安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