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第聶伯河會戰(1 / 3)

1.解放烏克蘭

第聶伯河會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為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和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戰略登陸場,而於1943年8~12月進行的一係列進攻戰役。參加第聶伯河會戰的有:中央方麵軍、沃羅涅日方麵軍、草原方麵軍、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

根據1943年夏秋戰局的企圖,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心在西南戰略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中央方麵軍、沃羅涅日方麵軍和草原方麵軍的預定目標是推進至第聶伯河中遊;西南方麵軍和南方麵軍則應推進至第聶伯河下遊和克裏木半島。蘇軍這個軍隊集團計有263萬人,擁有火炮和迫擊炮5.1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餘輛,作戰飛機2850架。同時,西方麵軍及加裏寧方麵軍左翼應在斯摩棱斯克方向發起進攻,使敵人無法從該地段調兵南下。亞速海區艦隊應在亞速海北岸實施登陸,以此配合陸軍在南方的進攻。遊擊隊的任務是在敵人後方更廣泛地開展活動,襲擊敵人交通線,並在部隊強渡第聶伯河時予以配合。

法西斯德軍指揮部在庫爾斯克進攻戰役失敗後,企圖通過頑強的防禦將蘇軍的進攻阻止於韋利日、多羅戈布日、布良斯克、蘇梅、北頓涅茨河、米烏斯河一線,保住第聶伯河以東一些最重要的經濟區。同時,敵軍在納爾瓦河、維捷布斯克、奧爾沙、索日河、第聶伯河、莫洛奇納亞河一線加緊修築被稱為“東方壁壘”的戰略防禦地區,而第聶伯河一段正是該防禦地區的主要部分。

第聶伯河會戰開始前,在納夫利亞到塔甘羅格一段正麵上與蘇軍對峙的敵軍集團包括:“中央”集團軍群所屬法西斯德軍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4集團軍、第8集團軍、坦克第1集團軍、第6集團軍,總兵力為62個師,其中有14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該集團共有124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2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00輛,作戰飛機2100架。蘇軍有生力量比敵軍多1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0%,飛機多40%。

蘇軍這幾次戰役的準備工作是,在庫爾斯克會戰結束階段進行的。軍隊麵臨的任務是摧毀敵人的堅固防禦並強渡許多大的江河。這一切,都給軍隊和指揮機關造成很大的困難。

按照戰事的進程,第聶伯河會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蘇軍粉碎了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頓巴斯的法西斯德軍,進抵索日河口至紮波羅熱之間的第聶伯河中遊和莫洛奇納亞河。蘇軍在第聶伯河右岸奪取了許多登陸場,打破了敵人在這一地區組織防禦的計劃。第二階段,蘇軍粉碎了第聶伯河中、下遊的法西斯德軍,解放了基輔,建立了若幹戰略登陸場,挫敗了敵人恢複第聶伯河防禦的任何企圖。

第一階段中央方麵軍於8月26日晨發起進攻,向謝夫斯克、北諾夫哥羅德實施主要突擊。第60集團軍進展最快,它在謝夫斯克以南突破敵人防禦後,解放了格盧霍夫,並繼續向科諾托普推進,進入了烏克蘭北部地區。為了擴大戰果,方麵軍司令員變更部署,將第13集團軍及一些坦克、炮兵、工程兵的兵團和部隊調到這一方向。向科諾托普方向發展進攻,是方麵軍取得巨大戰役性勝利的決定性的一著。至8月31日,突破口正麵已擴大到100公裏,縱深達70公裏。沃羅涅日方麵軍在追擊因受到合圍威脅而於8月25日開始從阿赫特爾卡突出部退卻的敵軍過程中,左翼部隊在兩天內向縱深推進了25~30公裏,右翼部隊解放了蘇梅,並順利向羅姆內進攻。

草原方麵軍在8月底以前在哈爾科夫以西和西南進行了多次戰鬥,在粉碎敵人抵抗後,於9月初向克拉斯諾格勒、上第聶伯羅夫斯克展開進攻。

8月13日西南方麵軍右翼部隊開始向克拉斯諾格勒方向進攻。8月16日,該方麵軍中央各部也從北頓涅茨河登陸場轉入進攻。盡管西南方麵軍將第二梯隊近衛第8集團軍投入交戰,但進攻發展仍很緩慢。不過這一進攻鉗製了法西斯德軍的大量兵力,為南方麵軍順利行動提供了條件。南方麵軍於8月18日轉入進攻,突破工事堅固的米烏斯河防禦地區後,於8月30日解放了塔甘羅格。9月上半月,蘇軍繼續在整個左岸烏克蘭和頓巴斯進攻。9月15日,法西斯德軍指揮部下令“南方”集團軍群全線撤至梅利托波爾、第聶伯河一線後麵的“東方壁壘”,妄圖固守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物產豐富的地區,以及克裏木半島和黑海諸港口。敵人在退卻時采取了焦土戰術,他們破壞城市鄉村,炸毀企業、橋梁和道路,焚毀莊稼。蘇軍毫不停頓地追擊敵人。航空兵對敵軍縱隊進行了轟炸和掃射,遊擊隊則在敵後展開了積極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