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第聶伯河會戰(3 / 3)

蘇軍在第聶伯河會戰中重創敵人“南方”集團軍群的基本兵力及“中央”集團軍群一部,解放了3.8萬多個居民點,其中包括160座城市。在攻占第聶伯河上的幾個戰略登陸場之後,就具備了在白俄羅斯境內實施進攻,完全解放右岸烏克蘭,並在西方方向和西南方向順利發展進攻的條件。

在各次戰役的準備階段和實施過程中,各方麵軍的軍事委員會、政治機關、黨團組織都進行了大量工作。他們十分重視向全體人員宣講最高統帥部大本營1943年9月9日訓令中關於對強渡第聶伯河有功官兵將授予政府最高獎賞的規定。戰役準備階段的全部政治工作都以訓練軍隊堅決強渡第聶伯河為目的。各集團軍和師的政治部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被派到第一批強渡第聶伯河的部隊和分隊中去。政治機關調配了黨團員力量,加強了黨團組織。

軍事學術在第聶伯河會戰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蘇軍在以下幾個方麵積累了經驗:準備和實施高速度、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在同時向幾個方向進攻的各方麵軍之間組織協同:追擊敵人和從行進間突破中間防禦地區;使用戰略預備隊增強縱深內的突擊力量。蘇軍無論是在預有準備的情況下,還是派出兵力強大的先遣支隊從行進間強渡大江河都做得很成功。為了在抗擊敵人坦克猛烈反突擊的情況下擴大麵積較小的登陸場,一些方麵軍和集團軍不僅出色地準備,而且成功地實施了從這些登陸場發起的進攻戰役。抗擊敵人反突擊之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集中地使用了炮兵和航空兵,巧妙地設置了地雷障礙物。通過各次進攻戰役,在組織和實施戰役軍團夜戰方麵以及軍隊從一個戰役方向往另一個戰役方向變更部署方麵都取得了經驗。各方麵軍航空兵和遠程航空兵巧妙地向縱深和沿正麵實施機動,及時而迅速地將主要力量從一個方向調到另一個方向。航空兵軍、師直接向各坦克軍、機械化軍和騎兵軍派出代表,從而大大改進了航空兵與快速部隊之間的協同動作。工程兵在排除地雷、設置渡場和架設橋梁等方麵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為了更好地保障軍隊所需的物資器材,各集團軍設立了卸載站,並將集團軍倉庫所屬各分庫的位置向前移動。這就使鐵路前送站靠近軍隊,縮短了軍隊後方和集團軍後方的前送距離。

蘇軍在第聶伯河會戰中表觀了集體英雄主義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各兵種因戰功卓著而被授予蘇聯英雄崇高稱號的士兵、軍士、軍官和將軍達2438名。許多部隊和兵團獲得了“基輔”、“波爾塔瓦”、“契爾尼哥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日托米爾”、“法斯托夫”、“克列緬丘格”、“利西昌斯克”、“哥爾洛夫卡”、“馬裏烏波爾”、“梅利托波爾”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