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明事理,辨是非(1)(1 / 3)

畢業幫·做計劃

1.閱讀說明文名作5篇,進行好段好句的摘錄,對段進行仿寫。(2~3周)

2.閱讀優秀學生說明文5篇,分析優秀之處,仿寫一處。(2~3周)

3.閱讀議論文名作5篇,進行好段好句的摘錄,對段進行仿寫。(2~3周)

4.閱讀優秀學生議論文5篇,分析優秀之處,仿寫一處。(2~3周)

5.選取3種說明對象,搜集有關資料,做好筆記。(2~3周)

6.搜集議論文素材,如名人事例、名人名言、新聞報道,分門別類地記錄下來。(2~3周)

7.搜集各種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技法,找出相應的本書中的範文,進行賞析。(3~4周)

8.構思一篇說明文、一篇議論文,列出提綱。(1~2周)

9.獨立完成一篇說明文、一篇議論文。(3~4周)

10.對已完成的說明文、議論文進行修改,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3~4周)

畢業幫·幫手段

幫主有話說

小妮子@you:這次我們來探討一下說明文和議論文。相比記敘文、應用文,很多同學最懼怕說明文和議論文,寫起來就覺得頭痛。好了,就讓我們一步步幫助你,成為你的“止痛藥”吧。

先問問你,你覺得一篇優秀的說明文應該具備什麼特點呢?你該不會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吧?我覺得說明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要做到這些,你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平時,你就要通過閱讀、觀察,注意積累各種知識。下筆之前,你要能明確說明對象最鮮明、突出的特征,還有各種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也是需要掌握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潔、通俗易懂。

議論文呢,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目的是要說服他人,由論點、論據和論證構成。要寫好議論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要多留意生活,更要展開深入的思考,針對某件事或某種現象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光泛泛而談行不行?當然不行,要用典型而鮮活的論據這些議論文的血肉,來豐滿論點這個議論文的靈魂。如何論證論點呢?要處理好論據與論點的關係,進行深入分析,擺事實,運用恰當的結構方式。

說了這麼多,現在,你的頭痛有沒有好點?別急,任何病都是慢慢好起來的。下麵該找出“症狀”了。

幫你查不足

1.對事物了解不清楚,說明文不能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反映。

2.說明文內容不翔實,沒有詳略之分。

3.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說明文頭緒紊亂,說不明、道不清,沒有邏輯性。

4.說明太複雜、不生動,語言重複囉唆。

天哪,如果你寫出來的說明文這些毛病占全了,還怎麼讓人讀呀?估計看完文章,閱卷老師對你印象會非常深刻,不過,是不好的印象。

——米米拉@you

5.議論文論點不鮮明、不新穎。

6.議論文論據不典型、不鮮活、不充足,不能很好地為論證論點服務。

7.論證不夠有力,不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8.議論文前後思路不連貫,條理不清楚,層次不分明,結構不清晰、完整。

議論文呀議論文,很重要呀很重要,不好寫呀不好寫……我不是在唱歌,是在鄭重地提醒你,是該好好自我審視一番,把議論文寫好了。

——葉冰倫@you

幫你解難題

查出了自己的不足,了解了自己的“症狀”,就要“對症下藥”了。

不管是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還是程序說明文,首先都要能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除了自己在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外,還要多查閱資料,如通過網絡、書本、他人,獲取豐富的知識,了解事物的外形特征、內部構造、種類、生活環境、演變發展等。隻有對事物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明確它最鮮明的特征,寫作時才能將相關材料、知識信手拈來。能突出特征的就詳寫,其他的就簡單寫寫。為了使說明有條理,就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如由上到下、由外到內、由主到次,等等。各種說明方法,如下定義、打比方、列數字等都要巧妙運用,使說明更加準確、生動。

要寫好議論文,就要學會對論點進行分解,掌握不同的結構形式,運用典型而新穎的論據。將論點分解成多個分論點,然後分別進行論證,能使文章更具層次感。可以運用並列法分解論點,對中心論點進行條分縷析,論證更加全麵。而將中心論點分解成呈遞進關係的幾個分論點,進入深入分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這就是層層遞進法。如範文《冷眼看時尚》就運用這種方法,將中心論點分解成了三個分論點。如何安排議論文的結構呢?通常可以“引”“議”“聯”“結”四步走,即啟感式結構。還有總分式、遞進式、對照式等都可選擇。怎樣選擇論據呢?以典型、新穎為標準。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和名言具有代表性,可以恰當選用。新聞報道或身邊人普遍認可的事跡,則能為文章注入新鮮的血液。

要想寫出優秀的說明文和議論文,還要掌握關於擬題、開頭、結尾、構思、布局等方麵的各種技法,並學會靈活運用。

——小妮子@you

幫你出妙招

1.形式創新,說明生動。

說明文要具有說明性、知識性和科學性,如果從形式上進行創新,便能平添一絲趣味和新意。如自述式,即將事物擬人化,讓事物進行自我介紹,語言會更加活潑有趣,更能吸引讀者閱讀。但要注意對內容的把握,要能客觀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避免文體變樣。還有一種對話式,主要適用於程序說明文,通過人物的對話,將製作某一物品的過程清晰呈現。以這樣的方式寫作程序說明文,可以避免行文的呆板,可以化複雜為簡單,給人以親切感,更容易讓讀者接受知識。

這兩招,可以幫你解決說明太複雜、不生動,語言重複囉唆的問題。

——葉冰倫@you

2.羅列論據,事實說話。

“事實勝於雄辯”,提出論點後,可以連續列舉一係列事例加以論證,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要注意事例要典型、新穎,隻需簡單概述,但表達要精練,句式最好統一,或以陳述句果斷發力,或以排比句、反問句加強氣勢。如範文《知恥而後勇》就在第三段羅列了秦穆公、越王勾踐、嶽飛等大量事例,全麵、深刻地論證了觀點。

這一招,能幫你解決議論文論據不充足,說服力不強的問題。

——馬賽克@you

3.歸謬論證,文風潑辣。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加以言理引申,得出荒謬的結論來證明對方論點的謬誤,從而加以批駁,提出自己與之相對的觀點,並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運用這種方法,能增強語言的幽默效果,使文章具有較強的諷刺意味。

這一招,是解決議論文思路不連貫,論證不夠有力的問題的。

——貓小白@you

畢業幫·優品彙

說明文

水稻的自述

周吉祥

我是水稻,南方人都熟悉我。我盛產於東南沿海地區,尤以浙江、江蘇一帶為最。我的出生地就在古老文明的中國,後來才傳到日本、印度等國家。早在五千多年前,有人發現了我,並把我種到田裏,一年又一年地培育、改良,直到現在。

我的種類很多,有粳稻、秈稻、糯稻、雜交水稻等,也有很多的品種,如“二九青”“嘉湖”“青稈黃”等。下麵我就談談我的生長狀況吧。

我喜歡溫暖的氣候,要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地方,一般十到二十多攝氏度,有的地方甚至達三十多攝氏度。足夠的熱量才能維持我的生命,促使我生長。溫度一旦在零攝氏度以下,我將會被凍死。當然,當我完成了整個的生命活動而結下累累碩果的時候,再讓我凍死,我就不會難過了。另一方麵,我喜歡潮濕的環境。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田間總是水汪汪一片。光和水是我最親密的夥伴,它們犧牲自己來養活我。由於我必須生活在濕且熱的地方,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的濕熱條件正好適合我,於是我就生活在那一片遼闊的土地上。另外,值得提出的是,我還需要幹淨、通風的環境。如果沒有這樣的環境,我就會得病而死,成為爛稻,到那時可就很難挽救了。

我的生命周而複始,從穀粒開始,發芽、生長、發育、結果……每年清明節快要到來的時候,江浙一帶的農民就把我的穀粒播種在平整的秧田裏。幾天後,我就破土而出,發出嫩黃的芽子,轉而變成綠色,漸漸長高。長到二十厘米左右,人們把我拔起來,播種到肥沃的水田裏。從此,人們到水田裏施肥、耕耘。我呢,一天又一天地長高,到近四十厘米高時,我的“肚子”漸漸大起來,分蘖,抽穗,授粉,結晶。到陽曆七月下旬穀子金黃的時候,人們把我割掉,脫下我的穀粒。

我主要被人們用來做飯當主食。穀子——我的果實,去殼之後就成了米,人們加水煮熟而食。也有人把米磨成粉,做成各種花色的食品,如湯圓、蜜糕等。我還能用來釀米酒、製醪糟,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就說青黴素吧,也是把我發酵製成的。總之,我的用途大得很,人們的生活總離不開我。

現在,人類的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發展,人們對我進行了很多研究,我的產量從三十年前的每畝兩三百斤增加到了近千斤,單是一種雜交水稻就能把畝產量提高四五百斤。而且,人們逐漸把我引種到幹旱、高寒地帶。人們又創設了生物工程學,這無疑使我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燦爛。經過生物遺傳、染色體變異,我的產量能成倍地提高,而且我所含成分中的澱粉、蛋白質等也將極大地增加。我將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更大作用。

幫你學鑒賞

文章將水稻的產地、種類、生長環境、生長過程及用途等各方麵的知識娓娓道來,說明全麵,脈絡清晰,內容充實。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是作者重點說明的部分,其他略寫,文章顯得有詳有略。文章語言平實,說明深入淺出,知識性強,讓讀者深入地了解了水稻。

滿分快車道

事物自述,形式新穎。將事物擬人化,讓事物開口對自己進行說明,文章會顯得別開生麵。如本文就運用了這種方法,以第一人稱行文,更具趣味性。

豬籠草

佚名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植物靠自養的形式獲得食物。但你知道嗎?世界上有三四百種植物會吃動物,豬籠草就是其中一種。

豬籠草生長在熱帶,與其他植物相比,它的葉子最有特點。豬籠草的葉子像一個鼓鼓的小茶壺,“小茶壺”上端有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半開著的小蓋子,這就是豬籠草的捕蟲武器,植物學上叫做食蟲囊。“小茶壺”裏麵裝著半壺水,是用來淹死“獵物”的。如果水浸滿了“小茶壺”,它就會自動傾斜,倒出多餘的水分,以防止肚子裏的小蟲趁機逃走。由於食蟲囊的形狀像一個豬籠,所以豬籠草因此得名。

豬籠草是怎樣捕蟲的呢?首先,它采取“誘敵戰術”。豬籠草食蟲囊的內壁分布著許許多多的蜜腺,在光合作用下,蜜腺分泌出甜液,使得食蟲囊的囊蓋下方和囊口附近形成一層甜甜的黏稠的糖水,引得一些愛吃甜食的小昆蟲前來享受美餐。同時,小昆蟲們也就進入了豬籠草布置的誘敵深入的圈套之中。豬籠草的囊口內部很滑,貪吃的小昆蟲來到囊口,想吃到更多的甜液,誰知正想去吃甜液的時候,腳底卻突然一滑,“撲通”一聲掉進了食蟲囊裏麵。

這下,豬籠草馬上展開包圍攻勢,食蟲囊下半部分的內部有許多消化腺,消化腺分泌出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消化液,不久就把落入水中的小昆蟲消化了,貪吃的小昆蟲最終成了豬籠草的美餐。

豬籠草一般生長在比較貧瘠的土壤中,而且根係很不發達,不能從土壤裏獲得足夠的養料。為了適應環境並能生存下去,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遺傳變異中,它的葉子逐漸變化,終於形成食蟲囊,練就了捕蟲本領。被分解的昆蟲是豬籠草生長所需的氮元素的主要來源。

也許你會想:豬籠草會吃蟲,如果我把手指放進它的葉子裏,那它豈不是會把我的手指也吃掉嗎?其實,豬籠草分泌的消化液根本不足以傷人。許多人還把它作為觀賞植物,為環境增添情趣。另外,豬籠草還可入藥,有清熱利尿、消炎止咳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