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應對(1 / 3)

第五十三章應對

山路不暢,彎彎繞繞,林木疏影,斑斑駁駁,鬆柏挺拔,灌木叢叢,已是初春,蕭索枯黃間嫩黃欲吐。漸行漸高,時間不大,便已到了山腰,林木之間一處建築映入眼簾,三間茅屋而已,哪是什麼道觀。走得近了才發現,籬笆圈起的院門上三個秦書小篆寫就的悟道觀三個大字的木匾斜斜掛在院門的頂梁上,頗有些隨意之勢。

月白色卦衣,慈眉善目,下頜三縷長須,灰白相間的頭發挽成一個髻,白玉釵相插其上。僅憑著賣相,足以讓鄉野小民俯身而拜。成城心中腹誹不已,這是剛在茅屋中見到這悟道觀觀主時心中的想法。

一開口成城便大吃一驚,對這老家夥的警惕之心足足升了一倍有餘。

“來自異鄉的年輕人,老道沒有算錯的話,汝應該是為了那禁地之事而來。”

心中震驚的成城卻沒有任何表情,笑著拱手道:“真人不愧是修真有道,在下確實為了那處禁地之事而來,還請真人為我等指點迷津。”來到這個時空自認為無人知道自己是外來者的身份的他第一次感到了危險。

對於道士這一類人群,他心中對其的定位乃是初級的化學家人選,他還計劃等到自己的地盤大一些,就準備把這些道士弄過來幫自己搞化學研究。至於這個時代的道士學說,可不是後世已經有了完整的體係所能相比。張修所創五鬥米道在張魯殺死張修後整頓了大批五鬥米教眾投降曹操,五鬥米道未遭到屠戮,大批教眾得以幸免,於此五鬥米道開始逐漸出巴蜀之地,朝中原各地傳播。五鬥米道在黃巾之亂中有不少教眾參與其中,但是黃金張角所傳播的太平道教義卻與五鬥米道在很多教義上分歧不少。因此雙方都是各自為戰,互不統屬。

悟道觀屬於哪一派,成城不感興趣,隻是這一份能夠猜出他不屬於這個時空的能力就不是個簡單人物。在零星的情報中,這一帶多有兩派教眾分布。別人不知這些宗教人士的厲害,成城可清楚無比。在華夏數千年曆史上,每一次的動蕩中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都有這些勢力的影子。最著名的莫過於明朝的建立,很大基礎上是借助了當時明教的勢力,就連國號都是取得日月同輝之意的明字,而未曾見諸筆端的所謂朱元璋屠戮忠臣之事,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抹除明教勢力的手段。

西晉時空較為影響較為廣闊的宗教除了五鬥米道外,便是百年前的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影響較大,至於其他的神道宗派諸如神仙家、陰陽家、五行家、方技家、術數家在西晉時空的影響較為有限,而在五鬥米道的張魯投降後,五鬥米道也逐漸成為半官方性質的宗。朝廷中為了控製輿論導向,不得不分化宗教各派人士,因此,在漫長的曆史中這些學說,被五鬥米道慢慢融合彙總消化成為華夏極具影響力的道教。

至於在後世壓著道教一頭的佛教勢力,在三國時期就進入了當政者的視線,不過這個時期的佛教還沒有被稱為佛教,而是被稱為沙門或者佛門,與黃老之學一樣統統被稱為方士。也就在西晉時期佛教才開始正式在晉武帝的支持下開始興旺,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遏製和影響了道門的發展。

對於方士這個群體成城在萬家寨成立之時就極為重視,不過至今為止還沒有與這個人群打過交道,在後世的信息中所了解的很籠統。心中下意識地認為就是一群較為初級的化學學徒。如今看來他的認識極為片麵和狹隘,這些家夥絕對有著不為人知的能耐。

“指點迷津不敢,關於禁地之事某家倒是知道一些,不妨告知於汝,進入與否全看爾等本事了。”老道捋著長冉娓娓道。

“禁地之事牽扯頗多,一言難盡,某家據此間百十載,隻是自師尊口中得知那禁地之事與那黃巾之太平道有極大關聯,當年被師尊嚴加告誡,因此對於禁地到底是何種情形某家並不清楚。”

“貴人乃是異鄉之人,或許能夠解開禁地之謎也未可知。”

老道士已經是第二次從口中說出異鄉之人的言語了,成城也有點明白對方話中所點出的意思。

“既然如此,在下就不打擾真人清修了,如有閑暇真人不妨到萬家寨一遊。告辭。”成城沒有在這裏耽擱,一眼就看出這個牛鼻子老道心裏麵泛著不知啥想法,留在這裏也不會得到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