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試行
萬家寨基地中,成誠把物資和智能機器人全部放出,然後啟動了智能機器人。
在一眾手下敬畏崇拜的神情中,智能機器人開始了西晉時空中的第一堂授課。
這是萬家寨占地很大的一片房屋,一大片房屋圍成一個半圓,與山壁緊連,麵向外的一麵隻留出一個大門進出,這些房屋建的異常結實,用作房梁的皆是超過八米長直徑超過一尺的筆直紅鬆木,用作椽條的木材也都是在山中挑選的較為結實的木材,一間房屋的大小足足超過五十個平方,這樣的房屋足足蓋了二十多間,全部是用來作為學校之用,中間留出一個直徑超過兩百米的大操場。
這裏麵的學生數量已經超過五百之數,學生的年齡多在七至十五歲之間,另外還有一部分年齡超過十五歲不到二十歲的半大年輕人,約有六百餘人,這些人約有一半是在現在的部隊中的士兵,是識字超過五百被特意從軍中挑選出來。剩餘的一半則是萬家寨所控製的幾個寨子裏識字較多的青年,這一部分人的身體狀況就不如這軍中的人員身體素質好。這六百來人的培訓以後就由智能機器人主要負責,他則是在空閑的時候才會過來給這些人員上一些課。
至於學校的年齡較小的這些孩子,則由他的那十幾個突擊培訓出來的學生擔任簡單的識字老師,沒辦法,這十幾個孩子雖然是老師,但是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隻能一步步來了,幸好這以後就有較多的時間來培養幾個教師了,起碼得個初中文化不是。
民政方麵暫時還不用操心,畢竟就六七個村莊而已,村莊的負責人則還是按照原來的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不過,有幾個人口數量沒有過百的小村莊被勒令遷移,合並成一個較大的村寨,這樣的做法雖然引起了不少的議論,但是在這個時代講究的是實力,再說萬家寨也不是沒有補償,合並後的村寨,每家都按照人口的多少分到了數目不等的田地,而且一些土地較多的人家還給了不少的金銀作為補償。這也是一種嚐試,成誠想在最初的階段避免土地的兼並。
曆朝曆代,土地問題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土地兼並,更是每個王朝覆滅的根源之一,成誠目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隻能是根據當下的環境來製定出一些比較長遠又比較溫和製度來逐步改變這個時代人們的思維和社會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在成誠的意識中,土地兼並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這個時代的地球上攏共的人數也不會超過三個億,諾大的星球上這麼點人口土地會是問題嗎。
大晉王朝的人口也不過一兩千萬,成誠很樂觀。
屬於萬家寨的人口,成年男女都能分到一份土地,當然幼兒的土地數目會減半,一個成年男子可以分到的田地數目為十畝,女子八畝,兒童減半。按照田地的肥瘦產量高低繳納十分之一的土地稅,新分到土地的第一年是免稅的。當然最主要的一個規定便是土地是不準買賣的。
隻是很簡單的一些規矩,他還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操作此事,隻是和幾個手下商量了幾次,才出台了一個土地的簡易規程,一些具體的規程還要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具體研究。不過僅僅是如此,這樣的土地規程已發布便引起巨大反響。
成誠還是對這個時代的了解不夠細致。
農耕時代,最主要的便是土地,整個華夏數千年的曆史便是農耕曆史,人們對於土地的執著與熱愛是烙印在骨髓之中的印記。
這個時期其不說沒有土地的流民,單說有土地的自由民,雖然名下有土地按照最低的畝產量,交了朝廷的各項賦稅以及勞役後僅僅能夠溫飽而已,這還是要年景好的時候,遇到災年,流民的數目便會增加。災年一至,朝廷雖然有減免稅賦的政令,但是這個時代的話語著可是高高在上的氏族和門閥,這些人對於土地的渴望,增加各自利益的貪婪絕不會因為災年而減少,於是各種名目繁多的借貸方式便會出現,然而往往等不到下一年的豐產時間,這些土地的所有人便會改變了所有人,變成了某個士族或者門閥名下的田地,失去土地的人們開始從佃農並逐步變成流民。萬家寨中的人口分成中有三分之一的自由民,三分之二的流民或者無家可歸者,這些無家可歸者和流民做夢都想要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有地就有家。簡單樸實的想法便是這個時代大多數農民的真實意願。盡管自己分到的真實土地數目與朝廷規定的土地數目相差很大,但是要知道按照畝產算下來,反而他們所要交的糧稅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