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保持樂觀,做快樂的主人(2 / 3)

得到的結果卻是:“我們還沒找到,鮑伯先生。”

鮑伯依然抱著希望,認為在4個小時內肯定可以找到車子。又過了兩個小時,他又打電話問:“我的車找到了嗎?”

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我們還沒找到,先生。不過8個小時內還是有找到的可能。”

可是一天過去了,丟失的車子仍然杳無音訊,這使泰瑞變得十分煩惱,車子丟了不說,車上還有很多對他們夫妻來說很寶貴的東西。丈夫看出妻子的心思說:“沒關係,親愛的,沒有這些東西我們依然可以快樂地生活。”

焦慮的泰瑞責怪地問丈夫:“我們剛買的新車和車裏的東西都丟掉了,你還有心情開玩笑啊?”

鮑伯說:“親愛的,我們雖然丟掉了車,但是卻沒有丟掉幸福的生活啊,你可以因丟了車而煩惱,當然也可以因擁有幸福生活而快樂啊。總而言之,我們雖然丟了車,可我堅信我們可以選擇樂觀的態度和美好的心情,現在我選擇讓自己快樂起來。”

一周後,在警察的幫助下他們找回了丟失的車,不過車上的東西早已經無影無蹤了,車子也被損壞了。鮑伯將它送到維修站,工作人員告訴他可以在一周內把它修好,鮑伯心裏無比地高興,因為他可以在一周後拿到自己的車了。

有時,人們為一些無法挽回的局麵而焦慮。此時,你最應該做的不是焦慮而是承認現實,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例如回憶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這樣要比你一味沉浸在焦慮漩渦中要好得多。

成長階梯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不管生活中遇到哪些不幸和挫折,笑對人生是你最好的選擇。

不要自找煩惱有一個成天焦躁不安的年輕人決定去尋找打破這種煩躁的一種方法,為此他不辭辛苦,不顧一切。

有一天,他來到一片綠柳成蔭的河灘,發現一位老翁坐在柳蔭下垂釣,從表情上便可知道,老翁正沉浸在快樂之中。

煩惱的年輕人走上前去問道:“請問老翁,您能幫我擺脫煩惱嗎?”

老翁看了一眼臉上寫滿煩惱的年輕人,慢條斯理地說:“來吧,孩子,跟我一起釣魚,肯定能讓你的煩惱煙消雲散。”

煩惱的年輕人聽從了老翁的話,安靜地坐下來與他一同垂釣,結果煩惱依然存在。

於是,他辭別老翁繼續尋找。不久,他遇到一位在路邊石板上獨自下棋的老翁。煩惱的年輕人上前請教解脫之法。老翁憐憫地看著他說:“可憐的孩子,你看到前方那個山了嗎?山裏住著一位老者,他可以幫你解答你的疑難問題。你去請教他吧!”

煩惱的年輕人辭別了老翁,直奔那座山而去。

到了山腳下,年輕人順著山路小心翼翼地往裏走,果然看到一位長須老者在獨坐。

煩惱的年輕人給老者深深地鞠了一個躬,並說明來意。

老者微笑著捋著長白胡子問道:“聽你的意思,你是來尋求解脫煩惱之法的?”

煩惱的年輕人連忙點頭答是,並誠懇地對老人說:“請求老前輩為我指點迷津。”

老者笑著說道:“既然你想讓我幫你解脫,那我問你有誰捆住了你嗎?”

煩惱的年輕人回答說:“沒有。”

老者繼續說:“既然沒有人捆住你,那麼又談何解脫呢?”語畢揚長而去。

煩惱的年輕人聽了老者的話愣在了那裏,反複琢磨著老者的話,心想:噢!是呀,沒有任何人捆綁我,那麼又何須尋求解脫?原來,我是自尋煩惱,捆綁住我的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呀!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煩惱大多數是自找的。當你用審視的眼光看待煩惱時,會不經意地發現,其實束縛住自己心情,令自己痛苦難堪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成功在於自己,失敗也在於自己。要想擺脫煩惱,關鍵要選擇適當的武器去對付消極情緒,而這些,隻能依靠你自己的力量。

成長階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任何人不能代你經營人生,因此,你隻有以自己的方式歌唱生活,描摹生活的藍圖。不論是好還是壞,你都必須耕耘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小天地,譜寫出令自己滿意的生活樂章。

幸福之歌吃過午飯後,一身疲憊的蓋斯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了。像往常一樣,他融入到了車流中,路邊的一個奇異的場景瞬間把他的疲憊驅之雲外,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正在路邊放聲高歌,這讓他與其他的乞丐顯得與眾不同。

蓋斯停下腳步在他手中放了一些零錢。盲人用沙啞的聲音說:“多謝!祝你身體健康。”然後繼續歌唱。

蓋斯心想:“他有什麼理由唱歌呢,我比他更有資格唱歌可是我卻沒有。這是什麼原因呢?”蓋斯用心地傾聽著盲人唱歌,他那粗獷的歌聲,顯然與喧嘩的商業區格格不入。

蓋斯看到在盲人身旁路過的一部分行人抱著好奇心“欣賞”著他那“美妙”的歌喉;一部分人覺得很不自在,低頭繞道而行。幸好,他是個盲人,看不到別人各式各樣的表情。

過了一會兒,蓋斯再次走到他麵前,問道:“吃午飯了嗎?”他停止歌唱,將臉轉向蓋斯說話的方向說:“還沒有。”

於是,蓋斯為他買了一份午餐。盲人一邊吃,一邊向蓋斯介紹自己。

他26歲了,單身,跟哥哥、弟弟、父母親住在一起。

蓋斯默默地看著盲人開心的表情,心想:我們雖然年齡相仿,而生活的環境卻有著天壤之別啊!我吃的是美味可口的飯菜,而他卻有可能餓肚子;我身著名牌,而他的鞋子卻有個很大的洞;我有溫柔賢惠的妻子,而他卻沒有。他是一個十足貧窮的流浪者,可是他卻幸福地歌唱著。

蓋斯看到盲人滿足的表情,他突然意識到,原來他是因為滿足而歌唱。

在這位失去雙眼的乞丐心中,始終燃燒著一支名叫滿足的蠟燭,這支蠟燭為他譜寫幸福的人生之歌提供了光明。

蓋斯暗暗地想:其實自己比他更幸福,何故找不到自己那首幸福的生活之歌呢?難道它不存在嗎?不,是因為自己沒有發現生活的美好。想到這裏,他豁然開朗,被工作、生活壓抑已久的苦悶,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快樂,他決定高聲地唱出存在每個人心目中的那首幸福生活之歌。

現代社會就像波濤洶湧的大海,主宰著每一個人的沉浮。人們攀附在一層層的海浪上,麵對洶湧的大海已經很難找到寧靜和從容,也很難意識到周圍壯觀的景象,此時的人們被生存的壓力阻擋了視線,已無暇歌唱那首幸福之歌了。

成長階梯生活中處處都飄散著幸福的歌聲,哪怕隻是一杯冰茶、一碗熱湯,或是一輪美麗的落日,都能夠給你帶來幸福的感受。隻要你懂得欣賞,自然可以從生活的點滴中品味到快樂的滋味。淨化心態好勝的孔雀一直對上帝滿是怨恨,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上帝沒有賦予它像黃鸝一樣的美妙嗓音,於是,孔雀飛上天庭去找上帝訴苦。

上帝對它說:“我的孩子,我並沒有偏向任何一個物種,黃鸝有美妙動聽的歌聲,而你的項頸間卻有著如翡翠般熠熠生輝的羽毛,尾巴上有華麗的尾翼,美麗屬於你,不要心存嫉妒。”

孔雀聽了上帝的話,委屈地說:“可是在唱歌上我卻不及別人,黃鸝唱得那麼動聽,人人都喜歡,可我剛一張口,別人就開始嘲笑我,所以我隻能默不作聲,這跟啞巴有什麼區別?”

上帝繼續說道:“我已經做到公正了:你擁有美麗的外表,老鷹擁有力量,黃鸝擁有動聽的歌喉,喜鵲可以報喜,烏鴉報凶,別的動物沒有一個說我不公正的,它們對自己的特長都很滿意。”

聽到上帝的話,孔雀茅塞頓開,謝過上帝後張開翅膀飛走了。自此以後,當它想在人們麵前展示自己的時候,就亮出自己華麗的羽毛。

假設上帝沒有及時為孔雀打開心結,孔雀會繼續嫉妒黃鸝的歌喉,嫉妒、自卑的心理會爬上心頭。久而久之,定會心情煩躁,使生活失去色彩。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想不開的人,每當遇到麻煩時,總是悲天愴地,認為上天將不幸全部給予了他一個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每個人都在嘲笑他。

其實,事情並非他所想的那樣,也許你在某方麵比別人差,但在其他方麵就不一定了。造物者很公平,他給予每個人的都一樣多,你在這方麵有所欠缺,在另一方麵一定會得到補償。

成長階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應該滿足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要拿自己的缺點去撞擊他人的優點,拿自己的不足與他人為之驕傲的地方做比較,那樣隻會自討苦吃。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創造美滿和諧的生活才是你應該做的。學會調節不良情緒雷斯是一個聰明但衝動的人,經常因為意見不合與人吵架,每當這時他就氣衝衝地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回家,然後繞著房子和土地連跑三圈,然後坐在空地上休息。

雷斯是一個勤奮、聰明的青年,隨著他的努力,房子與土地的麵積越來越大。可是不管房子、土地有多大,隻要他一生氣,依然會繞著房子和土地連跑三圈,然後坐在空地上休息。

很多人對他的這一舉動不理解,有人問他這麼做的意義,可是不管別人怎麼問,雷斯都不願意說。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他是這裏擁有房子和土地最多的人。盡管這樣,他還是會因為一些事情而生氣。幾十年的習慣仍然沒有改變,每當他生氣時,還要繞著土地和房子走三圈,雖然自己年歲已高,拄著拐杖不方便,但他依然堅持那樣做。

孫子再三懇求他:“爺爺!您已經上了年紀,而且是這裏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像從前一樣,一生氣就繞著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訴我這個秘密呢?”

雷斯經不起孫子的懇求,終於說出了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說:

“年輕時,每當我與別人吵架、爭論、生氣時,就要繞著房地跑三圈,在跑的過程中我就會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我有什麼資格與別人生氣?一想到這裏,憋在心裏的氣就發泄出來,轉而化做動力用來努力工作。”

孫子繼續問道:“爺爺!那您現在年紀大了,而且也是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雷斯笑著說:“雖然我已經上了年紀,可是我依然還會生氣,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這時想法發生了變化,一邊走我又會一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我又何必跟人家生氣呢?想到這兒,氣也就全消了。”

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並為這些令人心煩的事而生氣,影響自己的心情。如果你任這種心情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會產生壞的影響,將你滿腔的鬥誌消磨殆盡。這時應當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發泄方式,調節不良情緒。成長階梯氣大傷身。生氣,是用他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的一種方式,不但對自己的身體無益,還可能傷害到與他人間的感情。總而言之,生氣對人來說,沒有任何益處。所以,為了充分享受生活中的快樂,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宣泄方式是很必要的。

適當地為大腦放個假有一個億萬富翁,由於最近生意失敗,經濟不景氣而苦惱焦慮,頭痛難耐,每天晚上憂愁與失眠成了他的固定夥伴。

妻子見丈夫如此模樣,開始為他擔心。一天,妻子見他精神狀態過於疲乏,建議他去看心理醫生,他聽從了妻子的建議。

醫生見他雙眼布滿血絲,便問他:“怎麼了,是不是為失眠所困?”

商人說:“嗯,是的。”

心理醫生確定病因後繼續說:“這是一個小毛病,你回去後,如果再睡不著就數綿羊吧!這樣你會很快進入夢鄉。”商人接受心理醫生的建議以後,道謝離去了。

一個星期後,他再次來找心理醫生。這一次的狀況比上次更加嚴重了,雙眼又紅又腫,精神萎靡不振。心理醫生給他複診時吃驚地說:“難道我教給你的方法不管用嗎?”

商人委屈地回答說:“是呀!有時數到3萬多頭還睡不著!”

心理醫生又問:“難道你數了這麼多,一絲睡意都沒有嗎?”

商人答:“本來已經困了,可一想到那麼多的綿羊能夠產多少毛呀,不剪豈不可惜,就睡不著了。”

心理醫生說:“那你就將它剪完再睡不就可以了嗎?”

商人歎了口氣說:“可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又會繼續出現,我又會想這麼多的羊毛製成的毛衣,銷往哪兒呀!一想到這兒,我就又睡意全無了。”

將事情想得太遠,就成了無休止的壓力。給大腦放個假,讓它也能得到適當的放鬆與享受,這樣思考問題才能更加清晰,生活才能變得更加美好。成長階梯思考問題需要有一個度,有些事不必想得太遠。否則,問題會變成無休止的壓力,憂愁與煩惱自然接踵而來。適當地為大腦放個假,將不該掛念的事放一放,心情才能平靜,生活才能安寧。

清空自己的大腦心細膽小的羅傑非常容易傷感,甚至花開花落這樣的小事也能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這都無可厚非,因為每個人都有煩惱,但他的表現常常讓人擔心。

一旦遇到令他傷感的事情,他常常一言不發地凝神靜思,有時還會莫名其妙地唉聲歎氣。

就這樣,羅傑在長籲短歎的日子中逐漸長大。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羅傑碰到的一位心理學博士聽他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後,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其中的原因:

“你過去之所以從未體會過快樂的滋味,原因在於你總是把昨天的煩惱帶到今天,總為已經發生而無法挽回的事情憂愁,用昨天看待煩惱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美好,因此,今天許多美好的東西在你的眼中也逐漸失去了光彩。這樣一來,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積累下來,煩惱自然不能與你脫離,美好的事物也被你視為煩惱。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自然就鑽入‘庸人自擾’的怪圈了。”

羅傑聽著心理學博士的分析不住地點頭,並以信任的目光期待著他繼續說下去。

心理學博士繼續說:“你的性格弱點就在於太追求完美。總是希望世界像童話故事中的一樣完美。可是你的想法很不切合實際,自然總會為昨天的煩惱而憂愁。”

快樂,是一個人從較小圓滿到較大圓滿的過渡;痛苦,是一個人從較大圓滿到較小圓滿的過渡。

曾經有位著名的哲人說過:快樂和痛苦是完全可以相互轉換的。

此話不假,當你達到可以忘卻昨天的煩憂,以毫無雜念的心情去迎接今天的美好時,自然可以將痛苦轉化為快樂。

成長階梯決定我們是否快樂的根源,不在於我們創造了什麼,而在於我們能否適當地遺忘掉什麼。快樂和憂愁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同時圍繞在我們的左右。隻要你能適當地取舍,就能留住身邊的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