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甲列車偕第十九旅六五五團一部反攻田莊台的戰鬥,中方記錄一度使日軍撤離田莊台車站,而日軍雖然並無這方麵的紀錄,《朝日新聞》卻在報道中有趣地出現了兩次攻占田莊台車站的新聞。試想,如果沒有失守,怎麼會第二次攻占呢?總不會是日軍在練雙手互搏。
這一戰日軍裝甲列車沒有參戰。根據《遼寧省文史資料》第30輯記載,日軍步兵在上午與東北軍鐵甲列車的炮戰中,曾將車站南端鐵道炸斷數節。如此一來,在車站以南的日軍裝甲列車自然無法進入車站支援步兵了,可說作繭自縛。
但是中國軍隊這次反攻的成果幾乎瞬間就丟失殆盡,因為日軍為東北軍裝甲列車準備的克星終於出現。
關東軍進攻錦州的正式命令,是在24日正午下達的,其中命令第4條是“軍飛行隊應於進攻開始後以主力協同第二師團作戰”,這支飛行隊,包括獨立飛行第八中隊、第九中隊24日已經到達沈陽,歸軍飛行隊長指揮,已經做好了配合第二師團從營口進攻的準備,也標示了日軍這次的主攻方向在南不在北。
從軍事角度看,石原莞爾製訂的這個一南一北,虛實結合,前後呼應的作戰計劃(《我軍為反攻錦州向大淩河畔進軍的要點》和《進攻錦州附近敵陣地的內定計劃》)頗為出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出色的作戰計劃真正使俏眉眼作給瞎子看,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在整個第二次錦州防禦作戰中,在前線與日軍作戰的東北軍,從京奉線到溝營線幾百裏正麵上,除了鐵甲列車部隊以外,隻有一個湯玉麟部的孫德荃獨立第十九旅,其他部隊的番號除了“轉進”的時候根本找不到。由此,東北軍放棄錦州的作戰方略已經呼之欲出了。
其實,在反攻田莊台的戰鬥中,鐵甲列車上的官兵已經注意到有一架日軍飛機參戰,但因為認為日機是偵察機,東北軍並未在意。
4時30分,日軍飛機數架對中國裝甲列車突然發動攻擊。這次的攻擊,因為從意想不到的方向出現令東北軍官兵猝不及防——張學良致馬占山等電報中紀錄“4時半,日軍擲炸彈五六枚,一彈中我機車。我甲車遂再退二裏,日方複將車站占據”。
這一戰東北軍裝甲列車帶傷撤退,官兵們發現堅盔厚甲的戰車在空中打擊麵前原來不堪一擊。但日軍也沒有擴大戰果,估計是第一次用飛機打裝甲列車,也有些作實驗的意味。
敗退下來的東北軍沿鐵路撤退,在盤山與日軍對峙。這時,義勇軍項青山部反攻營口,迫使日軍第二師團回援,使南線戰況稍微緩解。
項青山出身綠林,報號“忠義”,驍勇善戰。根據孫輝宇先生的《新市街見聞》記載,他這次反攻打得有聲有色,戰鬥到激烈的時候,營口的日軍兵力不夠,連警察馬隊都出動了。戰後日軍還特意請來了“本願寺”的和尚與高級軍警官員七八十人,在營口“大衙門”後院給被打死的日本警察念經開吊。
其實項青山兵力並不多,而且缺乏重武器,打營口並沒有足夠實力(不足三千,而且由幾支隊伍臨時組成)。他隻是當久了“胡子”,自有一套打仗的招數,用他不多的馬隊繞著營口快速遊走,造成浩大聲勢,不時突進去撈一把,使留守日軍顧此失彼。這時候日軍還真沒和東北“胡子”怎麼交過手,被打得被動萬分,竟認為項部有“四五萬人”,第二師團被迫抽調北上的佐藤支隊回援保護營口,項青山卻已經率部回盤山了。
當時錦州人有順口溜讚頌項青山:“青山老北風(薩注:老北風指的是另一個參加義勇軍的綠林好漢張海天),成心把日坑,活捉淩司令(薩注:指漢奸淩青印),槍崩日本兵……”項青山後率部入關,張學良曾贈送他一塊鑲有自己照片的懷表,並將其所部改編為一個旅,項任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