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占城稻與曲轅犁(2 / 2)

這些種種加起來,大漢簡直是分分鍾擁有十萬大軍的節奏!十萬大軍或許搞不定羅馬埃及馬其頓這樣的大國,但是虐爆東方這一幹小國絕對無壓力!

而且大漢目前的四萬大軍之中精銳部隊占比超過一半,等以後從移民中再招募的新兵,也絕對都是善戰之兵。

霍邯很有信心自己招募的新兵會是精銳之師,因為目前大漢有人口,有土地,等解決了糧食問題,就可以輕鬆的招募一大波的自耕農補充兵力。

或許這些自耕農新兵隻是普通的兵員,不像丹陽兵那樣威名傳播四海。但霍邯知道,這些擁有土地的農民兵,才會是自己真正的主力兵源!

因為自古以來有這麼一個道理:最強的兵永遠都是自耕農!

大漢的良家子、唐朝的府兵、明朝的軍戶……這些王朝巔峰期的主力兵源,都是擁有土地的農民。

而這些王朝軍製的崩塌,也正是因為農民失去了土地。

不僅是大漢,還有羅馬,最強的主力兵也都是自耕農!羅馬軍團目前的青年軍、壯年軍、成年軍等等,大多都是自耕農。

甚至包括後來幾乎統一歐洲的拿破侖,其手下的主力兵源也都是來自法國各地的農民。

為了保護自己已有的土地,和獲取更多的土地,這些自耕農們的戰鬥力簡直爆表!

因為,這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

如果大漢能保證有充足的土地供農民開墾,大漢軍隊的戰鬥力將得到無窮無盡的保障!

回到漢鎮之後,霍邯思索著白天的見聞,想來想去,霍邯覺得趙過發明的耦犁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

使用耦犁需要二牛三人,這個要求還是太高了!

即使這草原一帶不缺牛羊,但也不能保證每個農戶都保持有兩頭牛。就算政府提供公用耕牛,但農忙季節肯定周轉不過來!

到時候家家戶戶來借牛,隻怕真的要變成累死的牛了。

而且就算大漢有錢任性,真的給每個農戶都配備上了兩頭牛,也不能保證每戶都有三個勞動力啊!

倘若是單身漢怎麼辦?倘若兒子應征入伍,家中隻有老父老母怎麼辦?

有沒有什麼方便的,一個人也能使用的犁呢?應該是有的,但是霍邯需要想一想。

先回想一下白天見識的耦犁,耦犁最大的缺點就是需要耗費的人力畜力大,為什麼呢?

霍邯拿著筆在草紙上畫了一個耦犁的模型,邊畫邊思考著:耦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很費勁,特別是轉彎和回頭異常困難。所以必須要三人二牛才能自在的操作。

如果把長直轅犁改成彎曲的短轅,弧形的構造可以化解一部分的力,這種構造是不是可以更加省力呢?

然後,耦犁轉向困難,是不是可以在轅頭安裝一個自由轉動的犁盤呢?有了這樣可以轉動的犁盤,轉動起來肯定會輕鬆很多吧?

手中的筆沙沙滑動,霍邯繼續思考著:耦犁的犁鏵是固定長度的,而土地的厚度卻是不固定的。再加上種植不同的作物需要耕耘的厚度也不同,那是不是可以設計一個能調節的設備呢?

霍邯在腦海中回憶課本上和現實中的見聞,很快便畫出了犁評和犁建。用力向下壓犁評,犁鏵便會同步向下,深入土中。而把犁評向上一提,犁鏵高度也就隨即提升,入土則淺。

這樣加上犁評之後,就可以自由調整犁鏵的高度,也就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調整深耕或淺耕。

新的犁初步成型,霍邯在腦中推演了一遍耕地的動作,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種新犁是設計單牛甚至單人使用的,人力畜力都有限。而草原地區的土地幹結,很可能很硬難以開墾,是不是可以效仿現代的破冰船,來一種破土的設計呢?

想到這裏,霍邯又動筆在犁上加了一個犁壁。加上犁壁之後,破土的能力瞬間大增,還可以順道把泥土推到犁的兩側,便於耕犁前進。

畫好了之後,霍邯站起來審視了一下全圖,突然愣住了!

這個由自己一筆一劃畫出來的犁,好像在哪裏見過的樣子?

突然,霍邯大叫了出來:“我去!這不是課本上的曲轅犁嗎?”